两个月前,由福耀玻璃投资的美国俄亥俄州的汽车玻璃工厂正式竣工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据公开资料,福耀玻璃对俄亥俄工厂的总投资约6亿美元,成为该州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中国投资。
福耀玻璃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也被称作“玻璃大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开算了一笔账,认为中国除劳动力外,多数生产要素都比美国贵。电价仅是中国的一半,天然气仅中国的五分之一,加上当地政府补贴,所以购买厂房基本没花钱。若把其他优惠条件都考虑在内,美国的总利润比中国“多百分之十几”。
于是,舆论认为,“玻璃大王”也要跑了。一个“也”字,显然是在有先例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经过媒体“深挖”,山东太阳纸业已谈妥投资10亿美元在美国阿肯色州建厂,天源纺织宣布将投资2000万美元在美国阿肯色州设立服装制造厂,江南化纤有限公司2014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厂等等,都被认为是“企业家跑了”的消息。而更与“玻璃大王”要跑相映衬的,当然是李嘉诚“跑了”。
一边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到海外投资办厂,一边又把企业对外投资办厂看作是企业家“跑路”,到底是“跑路”还是投资,到底需不需要企业到国外投资,这是一个问题。毕竟,这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中国对外投资战略。如果盲目地对企业对外投资扣上一个“跑路”的帽子,是会影响到企业的对外投资热情的。
笔者的看法是,“玻璃大王”是不会跑的,但是他所反映的问题,却值得好好思考。因为,他所进行的成本比较,是近年来舆论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已经引起决策层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央提出的“五大任务”,就有降成本。而所说的成本,就是指企业成本,其中,实体经济成本过高是核心。为什么制造企业在投资、创新方面的能力下降、动力减弱,很大程度上就与成本过高有关,与各种负担过重有关。成本高,利润自然就少,风险也就大了,这对企业来说,当然是不愿接受的问题,当然会选择到成本低的地方去投资。
事实上,制造企业到其他国家投资,包括迁移,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这些年来,到国外投资,或迁移到印度、越南等国家的制造企业多了去了,为什么没有引起关注,唯独“玻璃大王”到美国投资就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原因就在于,他指出了中国企业迁移的病根,剖析了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现实也是如此,中国企业税负重、要素成本高、制度交易成本多、融资贵,一直是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生存条件恶劣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相关的政策措施都直指成本问题,特别是“五大任务”也把降成本作为任务之一,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决策层对成本问题的重视,反映了成本问题对制造企业的影响。因为,对爬坡中的企业来说,每增加一点负担,都要付出数倍的力量,负担越重,力量付出就会呈乘数效应。对中小企业来说,则可能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希望。
曾有分析认为,未来五年,实体企业可能会有三分之一面临消亡。虽然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但是如果成本问题不解决,企业仍然需要背负这么高的成本,那么企业消亡的步伐会加快,愿意投资实体经济的资本会更少。相反,一些坚守在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本,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撤离实体经济领域,或向其他国家转移。“玻璃大王”应该是被迫转移,而非“跑路”。如果国内经济环境得不到改善,企业运行成本降不下来。特别是融资成本、要素成本、制度交易成本不明显地降下来,“转移”就会转变成“跑路”。一旦“跑了”,就不会再回来了。这才是最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玻璃大王”跑出来的问题。
“玻璃大王”不会跑,但其所反映的问题却不能不引起重视与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