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本地新闻

潘成英:冀加快涼山州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教育發展

2017-03-14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金山報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了2017年教育工作: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加快實現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持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差距。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喜洋洋、美洋洋双语幼儿园董事长潘成英

  談起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義務教育的相關論述,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喜洋洋、美洋洋雙語幼兒園董事長潘成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是四川省民族類別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公裏,人口515萬人。2001年以來,四川省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涼山州大力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著力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截至2016年底,全州有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630所(其中:小學464所,初級中學9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3所,完全中學25所),在校學生43.13萬人,寄宿學生26.23萬人,其中享受寄宿制生活補助學生24.34萬人。全州有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校舍建築面積293.91萬平方米;教師周轉房36.07萬平方米;運動場218.59萬平方米。

  潘成英代表說,涼山是“一步跨千年”由奴隸社會直接過度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然而,由於社會發育整體滯後,涼山的貧困人口數量多、貧困程度深(州內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達11個,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4.16萬平方公裏,占全州幅員面積的68.9%)。涼山教育基礎差、底子薄、曆史欠賬多,加之隨著全州“兩基”攻堅目標任務的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推進,近年來,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寄宿制中小學校的總體辦學條件與省定辦學標准仍然有較大差距,由於寄宿規模有限,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客觀原因,現有的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部分學校大班額現象、“多人一鋪”現象還較為普遍。

  潘成英代表告訴記者,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中共涼山州委關於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等文件精神,實施教育精准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十三五”期間,涼山州將大力實施寄宿制學校標准化建設,通過大力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及宿舍、食堂、浴室等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擴大寄宿制學校容量,力爭用五年的時間,使全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學校的寄宿率達到80%,確保距離學校單邊路程在2.5公裏以上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校寄宿就讀,真正實現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的目標。

  潘成英代表說,經她實地調查了解,2016-2020年涼山州全寄宿制學校475所,新建寄宿制學校158所。建設校舍200.77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89.67萬平方米,學生宿舍80.54萬平方米,食堂19.58萬平方米,廁所4.0萬平方米,鍋爐房0.42萬平方米,浴室6.54萬平方米;建設運動場114.55萬平方米以及包括大門、圍牆、護坎(坡)、道路等在內的附屬設施。預計投入資金約58.51億元。

  “資金需求量大,僅靠涼山州自身努力和四川省的支持,為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客觀上講有很大的難處,為努力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特此建議,請求國家財政對涼山彝族自治州寄宿制學校建設給於支持,著力解決發展寄宿制教育所需資金,全面提升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的發展水平,讓彝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為新一代涼山人植入更可持久的脫貧基因,切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決戰貧困,轉型跨越,同步奔康,建設美麗幸福文明和諧的新涼山。”潘成英代表如實說。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