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
【香港商报网讯】 贵州办两会报道组报道: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表示,按老办法解决不了贵州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采取超常规、革命性的手段。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在打一场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每一场硬仗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最难的是产业扶贫。
孙志刚说,贵州之所以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紧迫性,二是艰巨性, 三是系统性。
"没有产业发展,就难以如期脱贫、全面小康,也难以实现乡村振兴。"孙志刚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我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市场培育、基层组织、工作作风等都是一种挑战,适应农业主要矛盾变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体现山地特色,突出现代高效,必须采取革命性的办法。
他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是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发展过程,也是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的过程,按老办法解决不了这一系列问题。基于这种紧迫性、艰巨性和系统性,靠传统的、常规的办法来抓农业结构调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带有革命性的举措来促使全面变革。贵州振兴农村经济深刻的产业革命主要包括观念革命、发展方式革命、作风革命。
一是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改变祖祖辈辈养成的习惯,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树立现代市场经济观念,把玉米等低效传统产品调下来,把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产品调上去,让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
二是要在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要选择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并进行全产业链的研究。选准主导产业后要培训农民,教农民怎么种,加强技术服务,整个生产过程、育种、田间管理都要搞好服务。要用好扶贫产业基金。要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我们提出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民只管种,市场开拓由龙头公司来干。创新产销对接机制,既要使产业发展起来,又必须明确农民在整个产业链当中的利益,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三是要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要抓住关键少数,夯实各级干部抓落实的责任,发动群众、带领群众、组织群众一起来干,要大力推广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则问责的"五步工作法",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见效,这样才能够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