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石丽平:让指尖上的刺绣与世界对话

2018-03-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 黄庆松、许入介 报道:10日,全国人大代表、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公司董事长石丽平向记者说,贵州的民族自主品牌如何在商海中站住脚跟,甚至抱团出海,是贵州民族民间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我要把苗族刺绣这一非物质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指尖上的刺绣与世界对话!

  石丽平说,从2008年开始,自己搞起了苗绣产业。创业初期,她的公司仅有三名绣娘,如今,“鸽子花”建立起一支260人的精英刺绣队伍。石丽平说:“送黄金万两,不如送一技之长。”

  随着“绣娘”计划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的实施,石丽平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灵活就业模式,实行“计件为主+效益+产品提成”的薪酬制度,让13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并带动了松桃县380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2011年5月,石丽平公司的“‘鼓舞刺绣’和‘凤舞花开’系列披肩”被外交部定为外交礼品;2013年9月,经国家民族博物馆推荐,松桃苗绣“鸽子花旋极图”被联合国作为礼品起用;2014年6月,被明确为首批“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就业创业示范基地”;2015年7月,“松桃苗绣”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公司生产的松桃苗绣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欧洲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把指尖文化变成指尖经济,小小针尖也能撬动脱贫,只有实现了经济效益,保护和传承才能得以延续。”石丽萍说。2016至2017年,石丽平推出“一企扶一村”计划,与当地村寨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村一品”项目,目前有34户贫困户参与。随着公司业务、基地和厂房的不断发展扩大,预计到十三五规划末期,石丽平的公司将吸纳就业达2万人。

  几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之路让石丽萍深知,开发苗族文化商品,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更是扶贫开发的大事业。在频繁的商贸往来中,石丽平经常奔走各国各地,今年她的小目标还是继续在民族文化内涵上下功夫。

  石丽平建议,通过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搭建的平台,涌现出了许多民族民间工艺品、能工巧匠、工艺美术设计大师,扶持了一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对这些已经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应给予重点扶持,组建集团式管理,以点带面,拉动行业的发展。

  同时,以政府引导,企业唱戏的形式,组织一系列活动,对一些民族自主品牌企业进行扶持、引导、推广和培育。创办“贵州品牌节”,把一些国内知名品牌引进贵州,借这个平台宣传贵州的民族手工艺品牌。通过减免税收、融入时尚元素、开辟高端旅游市场等方式改变省现已有民族手工艺品牌的“小、土、散”,打造“贵州民族手工艺品牌”,走民族品牌自主之路,传承民族文化。

[责任编辑:蔚然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