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河湖连通」治水策之生态价值篇(上)——涓泽万物 滋养美好家园

2018-05-09
来源:香港商报网
 
  自大禹治水以来,尽管中国的治水思想多有嬗变,但有一点是亘古未变的,那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新时期的中国治水思想更加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河畅湖美的美好家园。
 
  从吉林省省委书记巴音朝鲁为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所赋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水利基础设施的生态价值,因为「水丰沛」,西部干旱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湿地功能得以彰显,鹤飞翔集、花鲜荷青,草原丰茂、牛羊成群。
 
  去年金秋十月时,记者走进位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境内的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满眼的惬意与悠然。一抹渐斜的夕阳洒落下耀眼的余晖,映衬着湛蓝的湖水、金黄的苇荡、浩渺的草场,其间有迟迁的候鸟驻足流连,或翩翩起舞,或引颈和鸣。在动与静之间,为这片广阔的湿地平添了更多的秀美与和谐。香港商报记者 冀文娴
 
  修复湿地 「生命摇篮」为美丽吉林添彩
 
  吉林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是建设美丽吉林,构建「东西两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大举措,能够实现以西部草原湿地恢复带为骨架,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以点状分布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西部生态安全带。
 
  上世纪中叶,吉林西部洮儿河、霍林河、嫩江洪水丰富,根据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泡沼湿地分布数据表明,规划范围内湖泡、湿地面积达6596 平方公里,其中湿地5593 平方公里,湖泡水面1003平方公里,芦苇等植物生长茂密,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进入70年代,霍林河、洮儿河等连续多年出现断流,受地下水位下降和河道断流影响,西部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许多湖泡处于干涸状态,形成大面积盐碱地,湖泡、湿地面积已大幅萎缩至3883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2441平方公里,湖泡水面1442平方公里。
 
  湿地面积由50年代的5593平方公里一度减少到2441 平方公里,萎缩了一半以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草原、土壤沙化,盐碱化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湿地作为「生命的摇篮」和「地球之肾」,特别在吉林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是最宝贵的生态资源,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嫩江、松花江(三岔河口以上)、洮儿河等流域面积大,河槽调蓄能力强,洪水持续时间长,可供利用的雨洪资源丰富。
 
  雨水利用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河湖连通工程增加湖泡湿地面积,能够有效利用地区雨水资源,间接地补充水资源。湖泡蓄水及湿地恢复后,集雨范围内的当地降雨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首先依托西部自然河湖水系和已建重大水利工程设施,在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东南缘构建水田、苇田和泡沼等自然屏障,有效控制盐碱地扩移;其次,强化北部盐碱地治理,最大程度恢复退化湖泊湿地;第三,对现存湿地,包括莫莫格、向海、查干湖、波罗湖等国家及国际重要湿地,加强修复和保育湿地生态环境;第四,防止霍林河尾闾区泡沼群继续退化成盐碱地,保证区域生态安全;第五,防治科尔沁沙地东部边缘进一步发展。从而架构起利用雨洪资源对吉林西部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格局。
 
  据测算,工程建成后,到2030年的平均总引水量将达到54743万立方米,其中引洪水总量为33216万立方米,常态引水总量为21527万立方米。工程可恢复、改善湿地面积980平方公里,其中恢复湿地面积602.4平方公里,改善湿地面积377.3平方公里,使区域内的湿地面积达到3044平方公里;增加水面面积454平方公里,区域湖泡、水库面积达到1895.5平方公里;可恢复扩大项目区湖泡、湿地总面积至4939平方公里。工程将使区域内湖泡湿地面积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70%~80%的水平,形成河网密布的水系。通过实施河湖连通试点工程,在白城,曾经干旱的泡泽、鱼塘、水库、湿地的水文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蒸发量增加,区域水分循环良好,数百平方公里风沙干旱区域生态逐步得到恢复。「草原的草平均高了两厘米。」白城畜牧局副局长张春雨说,「现在草原沙化、碱化速度明显减慢。」
 
  通榆县历来在白城最旱,降雨最少,据观测,2015年地下水位升高了近1米左右,平均降水量现在已接近500毫米,没有「河湖连通」工程这绝对不可想象。
 
  调蓄洪水防止灾害 涵养水源保护土壤
 
  由于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利用的主要是雨洪水资源,其所恢复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补水和蓄水功能,在洪水期可以蓄积大量的洪水,缓解洪峰造成的损失;同时,储备大量的水资源在干旱季节可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例如,吉林西部地区的莫莫格湿地水源补给主要依靠嫩江、洮儿河以及二龙涛河、呼尔达河两条季节性河流,二龙涛河、呼尔达河最终分别注入洮儿河与嫩江。由于一江一河的径流,特别是二龙涛河河水进入该区后,失去明显河床,其流域内形成星罗棋布的泡沼、湖泊,其中较大的有月亮泡、哈尔挠水库等,月亮泡水面面积为8100公顷,哈尔挠水库水面面积为2600公顷。
 
  嫩江、洮儿河、霍林河为西部地区的主要河流,来水主要以洪水形式出现,比较集中,每年汛期的防洪压力比较大。其中,洮儿河流经洮北、洮南、镇赉、大安、四县(市、区),在月亮泡水库通过汉书闸注入嫩江,流域面积3.31万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内干流长302.3公里,流域面积1.01万平方公里。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三顶召以上30年一遇,镇西至蛟流河口流量1987立方米/秒,蛟流河口至三顶召流量2115 立方米/秒,三顶召以下20年一遇,流量1847立方米/秒。工程可以保护沿岸38个乡镇(场)耕地198.42万亩、人口65.4万人、草原256.6万亩和平齐、长白铁路,白齐、图乌公路及通讯、水利电力等设施。
 
  吉林西部湿地调蓄洪水作用机制在于其巨大的储水功能。吉林西部湿地土壤具有巨大的储水能力,这与其地貌类型和水位的消长规律有关。吉林西部湿地生态系统涵养水分功能主要表现为:截留降水,增加土壤下渗、抑制蒸发、缓和地表径流和增加降水等,这些功能主要可直接影响河流的水位变化,并能将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转化为土壤径流和地下径流,或者通过蒸发蒸腾的方式将水分返回大气中,进行大范围的水分循环,对大气降水进行再分配。
 
  同时,由于湿地具有特殊的植被和特殊的潮湿环境,因而具有防止土壤因风、径流和其他移动过程而流失的作用。湿地植被有阻滞河流中沉积物的移动,促进沉积物沉降和沉积作用。这种作用会使湿地储存淤泥,从而实现新生造陆功能。
 
  例如,莫莫格湿地植物对土壤的保护就包括:保护土壤减少土壤侵蚀,防止泥沙滞留与淤积,由于其具有蓄水功能,可减少土壤肥力流失;同时对防沙固沙也起到一定作用,从而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助于沼泽土向草甸土的演替,最终可以成为被人类利用的肥沃土壤。
 
  洮南市西南部的泉眼泡、四海泡、小香海泡等,风灾经常发生,每遇大风,干涸多年的库底沙尘四起。2013年,吉林省水利厅通过调研,针对当年洮儿河春汛较大的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引水为赢」要求,与洮南市政府共同研究垫资500余万元,先期启动了洮南应急补水项目,沿创业三干渠向位于创业水库南侧的泉眼泡、四海泡、小香海泡、张家泡等多个湖泡进行补水。对原有创业三干渠进行了疏通整修,清淤加固渠道15公里,新修渠道8.7公里,向下游湖泡应急补水。汛期引洪水量约11000万立方米,连通湖泡全部蓄满,扣除输水损失后,蓄水总量达到7900万立方米。在改善当地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的同时,也有效分蓄了洮儿河洪水,减轻了月亮泡水库的防洪压力,项目的综合效益相当明显。
 
  美化环境 构建天人合一的生态净土
 
  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建成后所具有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不仅包括大量水资源、农产品、水产品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环境效益,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均化洪水、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湿地还是一个丰富的遗传基因库,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存续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价值。
 
  通过湿地及湿地植物的水分循环可以改变或调节局部小气候。吉林西部湿地表面湖沼众多,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都很强烈。以芦苇为例,芦苇是湿地主要的植物资源,素有「第二森林」之美称。芦苇根系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后,大部分通过茎叶的气孔以水汽的形态逸入大气中,能有效地净化空气,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是天然的过滤器,具有降解和去除环境污染的作用。以常见的湿地植物芦苇为例,芦苇对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酚、氯化物、有机氯、磷酸盐、高分子物质、重金属盐类悬浮物等的净化作用明显。吉林西部湿地内植物群落主要有苔草-小叶章、芦苇-碱蓬等,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大气交换二氧化碳与氧气,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动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细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芦苇不但能够湿润空气,而且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吉林西部地区大型湿地斑块分布在向海、查干湖及霍林河河道处,湿地连通性好,为生物生存提供多种生态环境。仅向海湿地就有600种植物,野生动物鱼类20余种,兽类37种,鸟类28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鹳、大鸨等8种,二类保护鸟类30余种;脊椎动物有175 种。
 
  在莫莫格自然保护区,搞鸟类监测与研究已经有7年多时间的秦博感触颇深。「引嫩入莫」湿地补水工程,还原了这里本来的碧野蓝天,水肥草美,鹤舞莺飞。据统计,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的白鹤,十年前公布的官方数据400只左右,现在全球大概是3800只左右,而目前莫莫格停留的有3600-3700只左右。
 
  补水后向海湿地日渐水草丰茂,多年不见的东方白鹳、白头鹤等珍稀物种得以重回。去年11月,国际鹤类基金会副主席吉姆·哈里斯,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路易斯安那洲野生动物分部主任、美国路易斯安那洲大学教授塞米,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局克拉马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总工程师约翰及国家环志中心江红星博士等一行5人来到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并在保护区管理局举办了吉林向海湿地恢复与管理研讨会。吉姆对向海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非常赞赏。
[责任编辑:李振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