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8月10日,2018中國·湖北新零售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召開,馬光遠、郎咸平、秦朔、葉國富等國內知名經濟學者、媒體人和商界領袖齊聚臨空港,縱論新零售。
本次論壇由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主辦,名創優品集團承辦。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武漢是全國商業重鎮,也是年輕人聚集的“活力之都”,在本輪新零售發展大潮已佔據先機,成為可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媲美的“新零售之城”。而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武漢市的工業“第三極”,不僅涌現了良品鋪子、周黑鴨等一批新零售代表企業,更引進了投資65億元的名創優品“一带一路”產業生態城項目,打造覆蓋華中、輻射全國的新零售產品研發、生產、配送、結算中心,“有這些優秀企業作為產業支撐,臨空港將崛起成為武漢這座‘新零售之城’中的‘新零售高地’。”
武漢臨空港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積極發展新零售產業,搶佔消費升級新風口,該區成功推動了社會零售業的快步發展。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武漢臨空港經開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4.8億元,同比增長12.1%,增幅在武漢市各行政區、開發區中排名第二位。
武漢臨空港提前布局 搶佔新零售風口
武漢是全國傳統商業重鎮,也是擁有百萬大學生的“活力之都”,良好的傳統商業基礎、龐大的移動支付人群以及得中獨厚的“天元”位置,令這里成為新零售巨頭進行全國布局的首選之地。
目前,包括阿里、騰訊、京東在內的全國各大新零售龍頭企業均已在武漢市布局:今年4月,盒馬鮮生落地武漢,繽果盒子、小米之家、“京東到家”門店、大潤發優鮮等品牌合計約有近百家門店。天貓“一小時達”覆蓋武漢主城區,誕生了上百個“天貓小區”。武漢幾大本土商業集團——武商、中百、中商與阿里系、騰訊系的合作也逐步深入,刷臉支付、無人智慧門店以及自助收銀通道、掃碼購物、“門店3公里到家”服務等新零售“新物種”,均在試點孵化中。據統計,目前無人零售、智能潮品店、消費新場景、O2O一體店等新零售業態均已進駐武漢市場。
今年5月8日,阿里巴巴宣布,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等十城打造“新零售之城”,武漢成為其華中首城。5月15日,南都商業數據部零售實驗室課題組發布《2018中國新零售之城指數報告》,武漢在“新零售之城”指數總榜上位列第六,作為“新一線城市”表現十分亮眼。
而在這一輪新零售發展浪潮中,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搶佔了先機。
武漢臨空港,因農業而建區,因工業而興區,如今已成長為武漢三大國家級開發區,是武漢市工業版圖上的“第三極”。在新零售領域,該區提前謀划,推動區內已有企業積極探索向零售業“跨界”發展,涌現了良品鋪子、周黑鴨等一批休閑零食產業的新零售“龍頭”,同時該區充分利用“漢歐班列起點站”的通道優勢,培育了漢歐國貿、武漢自貿城等一批具有新零售特征的跨境商貿企業。
基于上述產業基礎,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將新零售列入全區“5+3”產業格局,給予支持。所謂“5”是指“五朵金花”——即臨空港近年形成的芯片、顯示屏、網絡安全和大數據、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五大新興戰略產業集群。而“3”指的是大臨空、大健康和新零售等三大升級產業。
名創優品落戶臨空港 新零售迎來發展生力軍
2017年底,臨空港新零售產業再迎生力軍——全國知名的新零售企業名創優品集團簽約落戶該區,投資打造“武漢名創優品一带一路生態城”。
該項目選址臨空港經開區走馬岭街,將包含產品研發、產品制造、物流配流、運營管理、數據結算五大生態全產業鏈條,預計投資65億元,規划用地面積400畝,總建築面積約39.185萬平方米。
一期項目將打造名創優品“一基地兩中心”,即華中區域總部基地、華中生產制造中心和華中倉儲物流中心。
其中,華中區域總部基地將布局以名創優品為主的企業生產研發中心、華中總部及數據結算中心、運營中心、199跨境購電商數據結算中心、大數據中心、產業展示中心、培訓中心、生活配套等。
華中生產制造中心將建設名創優品智能家居、智能高科兩大版塊,引進7-10家優勢生產企業,建立華中智能高科生產中心,生產名創優品旗下電子數碼(包括智能音箱、耳機、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充電寶、無人機)、智能家居(包括智能微波爐、咖啡機、空氣淨化器、熱水器、電飯煲)等品牌產品。
華中倉儲物流中心將承擔名創優品集團產品倉儲、調度、物流配送服務,以及199跨境電商華中集散中心,形成輻射華中的全球物流配送系統。
項目計划2018年開工建設,2019年正式投產,建成后年產值預計可達35億元,創稅超1億元,華中數據結算交易額50億元,出口貿易結算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近萬個。
據悉,名創優品創辦于2013年,由湖北籍企業家葉國富與日本青年設計师三宅順也合作設立。該品牌將“極致的產品設計、極高的性價比、極好的購物體驗”奉為經營之道,創造了“低價優質、三高三低、商品直采、設計管控、快速流轉、带資加盟、全球思維、粉絲運營”等一系列零售業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這使該企業在百貨業業績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實現逆勢增長,成立不到5年,就進駐了近60個國家,在全球開設3000家門店,年營收突破120億,被認為是中國新零售典范。(記者吳超群 通訊員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