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湖南 > 聚焦省廳

走出長沙 看長沙發展

2018-09-03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見習記者 李銀明 綜合報道:8月28日至30日,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党工委書記胡忠雄带隊,由市直相關部門、長沙各園區“一把手”組成的党政代表團一行30余人,赴廣州、深圳、東莞,進行為期3天的“取經”之旅。此行主要看產業、看園區。

  過去一年,長沙一直將抓產業、抓園區貫穿經濟工作,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下了大力氣、真功夫。

  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力軍。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征程中,它理應有更大擔當、更大作為。那麼,園區轉型升級、產業轉型升級從哪里着力?改革、創新、開放從哪里挖潛?大家带着這些問題,一路向南。

  3天14個考察點,時間緊、任務重。代表團走進了深圳的天安云谷、深圳灣創業廣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廣州的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廣州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東莞的松山湖園區,感受園區在建設管理上高度的市場化、國際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還走進深圳的華為、科陸電子、三諾集團,廣州的邁普再生、樂金顯示等,感受沿海企業創新、創意、創業、創投的活力。動能轉換、創新創業、營商環境……一路上,這些城市在各個維度都作出了生動詮釋。不少園區通過南下之行找到了解決自己短板痛點對應的取經對象。

  代表團結束在考察返回次日,長沙就舉行了全市園區工作座談會。主要領導結合此行學習考察的所看所思所悟,與市直部門、園區負責人座談交流。

  

 

  “真有一種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緊迫感!”這是不少參加考察的園區負責人的真實心聲。

  長沙園區怎麼干?從長沙晚報的9月1日的報道中可以看到,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作出了明確要求:“要把學習考察的觸動轉化為行動,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謀發展、抓發展。”會上,胡衡華要求各園區堅持問題導向,勇于自我革命,經常自加壓力,市委、市政府將在年底對各園區的成績進行評定排名,充分發揮“指揮棒”效應。他強調,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樹牢精明增長、產城融合、服務至上的新理念,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實的舉措推動園區重塑,充分展示主陣地、主戰場、主力軍的新作為。

  胡衡華還強調,要加快打造園區升級版。園區要更加專業化,按照“一主一特”“兩主一特”的定位,精准發力、精耕細作,形成比較優勢。園區要高度市場化,以體制機制為突破進行園區改革,讓園區把更多精力用在市場化運營上,更好地服務企業、人才。園區要相對集中化,在全市范圍內進一步整合園區,打造產業功能區,更好地吸納資源和要素。要不斷優化產業生態圈。園區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在人才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對接等方面下真功夫。優化引資引才生態,構建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物流和配套企業、服務功能等要素有機排列組合的多維度生態系統。優化互聯互通生態,加強信息溝通,增強開放意識,注重制度創新,善于與企業、企業家打交道,更加主動、深度地融入“一带一路”、“長江經濟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大力營造一流軟環境。推動營商環境便利化,加快政務服務體系升級、管理升級、服務升級;推動營商環境國際化,開設國際化服務窗口,在行業規范、管理標准、監管執法上向國際化看齊;推動營商環境法治化,做到依法辦事、信守承諾。

  從廣州、深圳看長沙發展,長沙各方面的差距很大,這是事實。其中,最大差距便是觀念理念的差距和體制機制的差距。一次學習考察,就是一場思想的洗禮、理念的沖擊,也是一次自我提升、自我變革的機遇。

 

  相信,以此為契機,長沙園區將打破慣性思維,樹牢新的理念,推動園區重塑,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展示新作為。

 

[責任編輯:實習生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