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李銀明報道:績效評估是一項導向性、政策性、專業性、協同性很強的工作,各方面關注度高。6月8日,記者從湖南省市州重點工作績效評估改革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按照湖南省委部署要求,省委改革辦會同省人社廳等單位在多次征求、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反復修改完善,報經省委常委會集體審議通過后,于5月25日正式下發《湖南省市州重點工作績效評估改革方案》,體現了創新管理、用好指揮棒的科學思維。
“全省14個市州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分為兩類,共設置四個一級指標,評估分制由原來的千分制改為百分制。”在湖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省委副秘書長陳愛林就《湖南省市州重點工作績效評估改革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
湖南省此次市州重點工作績效評估改革力度較大,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組織領導上,成立了由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任主任,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任第一副主任,省委副書記烏蘭任常務副主任,相關省委常委任副主任的績效評估委員會。
歸口協調方面,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人社廳負責總體協調,由省委辦公廳牽頭;具體日常工作協調,由省委督查室會同省政府督查室、省績效辦承擔,實現“督考合一”,增強績效評估的權威性、統籌性和執行力。
據介紹,改革后的績效評估在內容上將堅持突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一級指標設置為高質量發展、“三大攻堅戰”、党的建設、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四大類。突出省第十一次党代會提出的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發展戰略,設置了研發投入、技術創新兩項重要評估指標,並將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產品創新的要求貫穿指標體系。突出年度重點工作,將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工作要點、省委党建工作要點、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點和省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各項任務作為績效評估的重要內容。

在評估內容上,主要根據党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四要點一報告”精神確定指標。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立足點和出發點,將改革開放貫穿其中,共設置4個一級指標,即:高質量發展、“三大攻堅戰”、党的建設、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
全省14個市州,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分為兩類,其中長沙市、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陽市、常德市、郴州市為一類;邵陽市、張家界市、益陽市、永州市、懷化市、婁底市、湘西自治州為一類。對市州的績效評估將主要突出重點工作,二級指標由原來的40項減至17項,計分辦法也隨之改為百分制。
在評估方式上,精簡了專項評估,將原有的10余個專項考核改為5個,原則上以日常評估為主,每季度進行一次通報,不搞年底紮堆評估。評估分數直接來源于數據統計和重大失誤反向扣分,開會、發文、工作保障等日常工作舉措不再列為計分指標。
同時,堅持“智慧評估”。依托全省電子政務云平台,優化績效評估信息平台,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評估結果自動生成,盡量減少人為因素。
針對日常評估發現的問題,將及時發出《績效改進通知單》,督促“即知即改”。年度績效評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對被評為不合格等次的市州,省委、省政府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連續2年被評為不合格等次的,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連續3年被評為不合格等次的,提請省委調整其主要負責人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