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本地新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四周年 工程效益显著 造福沿线居民

2018-09-0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吴超群 杜一可报道:9月6日上午,湖北省委宣传部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四周年新闻发布会。湖北省南水北调办(局)主任(局长)冯仲凯介绍,四年前的9月,湖北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正式建成运行;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向北京输水。
 
  在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从陶岔渠首调水入渠水量已超过150亿立方米,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万居民喝上了南水北调水。南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近七成,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天津全市14个行政区市民用上了南水,形成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郑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八成以上为南水。中线工程调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保证了从“丹江口到家门口,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调水沿线生态修复作用巨大。
 
  冯仲凯介绍:北京、天津等受水区已压减地下水开采量逾8亿立方米。北京市利用南水北调水每天向城市河湖补水17~26万立方米,增加水面面积约550公顷,城市河湖水质明显改善。多年来超采严重的密云、怀柔、顺义水源地,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天津市在通水后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地下水位累计回升0.17米。河南省14座城市地下水位回升,其中郑州市回升3.03米,许昌市回升约2.6米。
 
  湖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影响区,同时也从中受益显著。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的兴隆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四年来,已累计发电10.2亿千瓦时,使控制范围内327.6万亩农田灌溉水源保证率基本达到100%,比原有灌溉面积196.8万亩增加了130.8万亩。改善汉江航道76公里,将500 吨级航道提高至1000吨级,货运量呈迅猛发展态势,航运效益显著。截止到8月底,累计过船数42379艘,累计载货量3250万吨,超过2020年设计量。
 
  四年来,引江济汉工程已累计从长江引水122亿立方米,其中向汉江补水104亿立方米,向长湖、东荆河补水18亿立方米。连通长江和汉江航运,打通一条航运便捷通道,缩短往返荆州和武汉的航程约200公里,缩短荆州与襄阳的航程近700公里。截止到8月底,累计通航船舶26955艘次,船舶总吨1929万吨,载货量1107万吨。
 
  实施闸站改造工程185处,其中较大闸站31处,小型泵站154处。东荆河倒虹吸工程使30万亩农田灌溉变为自流灌溉。新建的徐鸳泵站承担着80万亩农田灌溉任务,多次在抗旱的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局部航道整治工程建设规模为Ⅳ级航道,整治范围为丹江口至汉川574公里航道,其中丹江口至兴隆河段按照500吨级标准建设,兴隆至汉川段结合交通部门规划实施1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通过局部航道整治和引江济汉工程连接长江航运,形成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千吨级黄金航道圈,通航条件改善,水运物流迅猛发展,月均过船600余艘,有力助推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李振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