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深度报道

潮湧瀟湘 築夢新時代

2018-12-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得改革先鋒稱號
 
  【香港商報網訊】四十年前,一聲春雷在祖國的南粵大地響起,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就此緩緩拉開。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砥礪前行。四十年時間,毗鄰廣東的湖南,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過了不平凡的光輝歷程。
 
  大潮湧瀟湘。憑藉着敢為人先、吃得苦霸得蠻的實幹精神和打破常規的創新精神,三湘人民跨過了一道道障礙,在神州大地上書寫了改革開放的湖南傳奇。
 
洞庭湖成為全球八條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和遷徙通道之一

  經濟奇跡 從經濟落後向經濟十強躍進
 
  四十年,對湖南而言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四十年。四十年來,湖南先後戰勝了1998年特大洪水、2002年「非典」、2008年冰凍等重大災害,成功應對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物價異常波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等嚴峻考驗,充分把握了加入WTO、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一帶一部」等重大機遇,鑄就了湖南發展史上的巨大輝煌,譜寫了湖南現代化建設的美好篇章。
 
  數據顯示,湖南GDP從1978年的147億元躍升到2017年的3.39萬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十。人均GDP從不足300元增加到4.95萬元。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7.98億元增加到4566.8億元,年均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從14.15億元增加到1930.9億元,增長了135.5倍。
 
  老百姓的收入也水漲船高,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3948元和12936元,增長了103.8倍和89.5倍。城鄉恩格爾系數比1980年分別降低29和39.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全民醫保體系基本建成。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成為大眾教育。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比1978年增長40.4倍。
 
改革開放四十年湖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了135.5倍。圖為長豐獵豹汽車長沙工廠車間

  產業發展 現代化產業體系逐步形成
 
  被稱為「魚米之鄉」的湖南是典型的農業大省。四十年來,湖南開啟了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之路。農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82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5213.5億元,增長64倍。主要農產品產量顯著增加,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2088萬噸提高到2017年的2984萬噸,油菜籽產量由14.9萬噸增加到210.5萬噸,生豬出欄由1513.2萬頭增加到6116.3萬頭,蔬菜、茶葉、水果等增長幅度均在10倍以上。
 
  農業基礎在不斷夯實,工業綜合實力不斷跨越新台階,助推湖南省經濟行穩致遠。這40年,全省工業快速增長,總量規模、經濟效益、發展貢獻不斷提升,工業大省的作用和地位不斷凸顯。全省工業增加值從1978年的51.94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11880億元,增長89倍,年均增長12.5%。2017年,湖南工業產業領域覆蓋了除石油和天然氣採集以外的所有工業門類,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機械等11個千億產業。
 
  與此同時,現代服務業也蓬勃興旺。2017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68萬億元,是1978年的613倍。文化創意產業佔GDP的比重超過6%,「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享譽全球。長沙成為移動互聯網企業集聚高地。張家界、鳳凰等成為享譽世界的旅遊勝地。
 
湖南優秀民營企業三一集團借助改革開放的機遇實現大發展,成為我國工程機械在國際舞臺上的一張移動名片

  擴大開放 從封閉發展轉向開放融合
 
  與湖南有經貿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200多個,在湘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93家,1500多家湖南企業走進了92個國家和地區……隨着湖南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國際「朋友圈」的數量越來越多。
 
  開放是活水之源。四十年來,湖南堅持以擴大開放為牽引,實現了從封閉發展向開放融合的大轉變,將開放崛起上升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主戰略,大力實施五大開放行動,開放型經濟奔湧向前,內陸開放高地加快形成。
 
  開放環境不斷優化。先後設立了衡陽、湘潭、岳陽、長沙、郴州5個綜保區,開通了直達21個國家和地區的59條國際航線,開放平台數量居中部第一。同時,大幅放寬外資准入,逐步放開外貿經營權,大力推行通關一體化、電子支付、跨境一鎖、「關檢合一」等改革,極大便利了外資外貿的發展。
 
  開放的影響不斷擴大。通過大力「引進來」,產業鏈條加快完善,通過積極「走出去」,部分產業不斷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湖南的國際經貿「朋友圈」已拓展至92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現代農業、路橋房建等「海外湘軍」品牌。
 
  開放的成效不斷顯現。2017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360.4億美元,年均增長14.9%;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30億美元,全省經核准的境外投資企業1440家,累計境外合同投資224.55億美元。
 
長沙磁浮快線是中國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鐵路

  「綠」滿湖湘 山清水秀成為湖南名片
 
  「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改革開放之初,湖南經濟發展水平極其低下,全社會普遍存在對「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片面理解,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存在「有水快流」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錯誤發展觀念,生態環境質量走過一段持續下降的過程。
 
  面對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湖南省委、省政府重新認識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堅實步伐。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湖南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為守護長江一江碧水,湖南堅持對濕地進行重點保護、全面修復,濕地保護總面積達75.59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74.13%,居全國第一,現保護有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3處國際重要濕地,建成了省級以上濕地公園77個。現在,湘江流域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4.7%,與2012年相比提高5.3個百分點(按可比斷面),洞庭湖成為全球8條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和遷徙通道之一。
 
  在林地資源保護上,湖南嚴格執行使用林地定額制度,在林地利用、規劃、審批上實行「一張圖」管理,既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用地的需求,又牢牢守住了1.9億畝林地紅線。現今湖南森林覆蓋率達59.64%;劃定生態保護全省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38.9%提高到2017年的59.68%,綠色發展指數居全國第八位。
 
  同時,全省14個市州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5%,與2015年相比提高了3.7個百分點。
 
  山清水秀的底色為湖南省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今,湖南省從旅遊資源大省轉向旅遊產業大省轉變,2017年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6.69億人次,比1988年增長了107倍,在全國排名第6位;2017年實現旅遊總收入7172.62億元,在全國排名第8位。預計2018年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者7.49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000億元。
 
綠水青山是湖南的底色
 
  【編者按】三湘巨變 矢志不渝奔向更遠的前方
 
  手機刷一下就能解鎖一輛自行車,外賣凌晨3點還能送到家裏,出門不用帶地圖和錢包,乘坐高鐵從長沙到香港只需要3個多小時……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每個人都是受益者和見證者。四十年,中國改革開放書寫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我們每個人也同樣是這個奇跡的創造者。
 
  改革開放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舉,靠著摸着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三湘兒女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史上,書寫了屬於自己的湖南篇章。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從農村改革走向全面深化改革、從基本溫飽走向全面小康、從內陸封閉走向全方位開放、從加強法制走向健全法治、從繼承傳統革命精神走向弘揚新時代偉大民族精神的光輝歷程,三湘巨變,唱響了一首時代的贊歌。
 
  身處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方能不被淘汰。回顧四十年來對湖南來說有重大歷史機遇的時間點,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到新世紀的中部崛起戰略,再到2008年「兩型社會」試驗區,再到現在的「一帶一部」戰略,湖南始終踏著時代的節拍,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和百折不撓的執着書寫輝煌。
 
  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在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說,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當下,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五大開放行動有條不紊地推進,湖南正在聚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可以期待的是,新湖南的宏偉篇章一定會創造更輝煌的未來。(陳娟 何雯)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