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春申君
離清明還有半月時間,我當時不在上海,而在老家上墳祭祖,因為今年閏二月,按照風俗需要提前掃墓。這時候朋友發消息問我,有沒有時間去一次江夏?我第一次聽到江夏,還以為是甘肅寧夏什麼地方,所以跳上腦海的是大漠孤煙。直到出發的前兩天,查詢機票信息的時候,才知道江夏隸屬於武漢,有着楚天首縣的美譽。
我是下午兩點多抵達江夏的,沒有想到,江夏的天氣比上海還暖和,風十分輕柔,陽光帶着淡淡的黃,空氣中像兌入了蜂蜜或者檸檬,有那種不易被覺察的清新和春意。立於酒店窗前遠眺,近處是湖,遠處是樹,再遠處是山。湖不大,卻是一片澄藍,有鳥在湖面飛翔;樹不多,卻長於遼闊的草地之中,已經是一片碧綠;山不高,卻有着淡淡的霧氣,猶如氤氳開來的水墨。
也許是江夏的春天來得更早,我原以為江南才有的山光水色,在江夏竟然全有了,而且顯得更加秀美。當地的朋友介紹說,江夏是「三山三水三分田,還有一分是家園」,自然條件全國少有。當然,江夏原來也不叫江夏,而是1995年撤銷武昌縣,才設立了武漢市江夏區。不過,「江夏」之名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隋朝開皇元年在境內設置的「江夏縣」。有人突然提醒大家,真是太有緣了,江夏區設立於1995年3月28日,今天正好是3月28日,算是江夏區28歲的生日!你們可不要小看了江夏,雖然設區只有28年,但是這裏的人文歷史非常深厚,有着非常著名的「江夏黃」,比如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就是我們江夏人。
我被「春申君」的名字給鎮住了。因為,根據《上海地名志》記載,上海簡稱「申」,號稱申城,就是源於受封於這裏的春申君黃歇,所以那條穿城而過的母親河才叫黃浦江。黃浦江原本因為泥沙淤積,河床過高,江水肆意患漫,一到汛期就鬧水災,導致沿途的日子苦不堪言。上海成為春申君黃歇的封地以後,他對這條河進行了治理,疏浚了河道,築起了堤壩,使河水不再泛濫,造福了一方百姓。
人們為了懷念春申君,於是將這條河稱為黃歇浦,又稱之為春申浦,也叫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上海人用江名中的一個「申」字作了上海的別稱,這便是上海簡稱「申城」沿用至今的由來。不過,黃浦江是清代以後才叫出來的,我們平時還親切地叫它浦江。我一直在琢磨,叫浦江比較容易理解,浦是入水口的意思,為什麼要冠之以「黃」字呢?現在猛然醒悟,並非因為這條江不夠清澈,水質顯現渾黃色,而是因為跟着黃歇姓了黃。
在上海,跟着黃歇姓黃的,不只一條河流,還有黃浦區、黃申路、春申村等,尤其是位於松江區新橋鎮的春申村,還有一座春申君祠堂至今保存完好,都是為了紀念這位開申之祖。即使是長三角地區,也紛紛以其姓或號為許多山水命名,比如浙江吳興的黃浦,江蘇江陰的申港、黃田港,江蘇江陰的君山也叫黃山。不過,據相關資料,真正的安徽的黃山原名叫黟山,相傳是軒轅黃帝煉丹並得道成仙的地方,後來全拜唐玄宗李隆基所賜,才改為黃山沿用至今的。
黃浦江是長江匯入東海之前的最後一條支流,也是上海市最大的河流,發源於湖州安吉龍王山,主要水源來自朱家角鎮淀峰的澱山湖,流經青浦、松江、奉賢、閔行、徐匯、黃浦、虹口、楊浦、浦東、寶山等區,至吳淞口注入長江。如今的黃浦江,幾乎貫穿了整個上海,可以說是江闊水深,以其清清凌凌的江水承載船舶畫舫,以其微波蕩漾着的霓虹艷影表現了萬種風情,流經的地方一片恩澤萬般繁華。尤其是西岸的外灘,一棟棟古老而時尚的建築,成為了十里洋場的寫照,而東岸的陸家嘴,摩天大樓直入雲端,發展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
我趕緊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春申君的具體籍貫是有爭議的,有說是湖北荊州監利人,有說是河南信陽潢川人。但他身為楚國大臣、曾任楚相是毫無爭議的。不過,我相信他就是江夏人,起碼在江夏生活過,證據之一是我對地理位置的判斷,因為江夏和上海之間有一條長江串聯着,來回往返是十分便利的。更有力的證據是史料記載,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後,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人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地,其中有一支就遷到了江夏安陸一帶,後來發展成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而據專家論證以及相關的典籍記載,春申君黃歇是中國大姓「黃」姓的始祖。據國家公佈的最新數據,2021年全國黃姓人口達到了2700萬,在大陸排在第七位,在台灣排在第四位,海外黃姓華人在華人中所佔比例也很大。江夏則是海內外黃姓人公認的總郡和發祥地,故有「天下黃姓出江夏,萬派朝宗江夏黃」之說。
春申君是第一位開發上海的人是確鑿無疑的,也是所有上海人所公認的,為了感謝這位開山鼻祖,2002年9月在上海世博會申辦成功後的大型文藝慶典上,演出的第一個節目就叫《告慰春申君》,其中有一句歌詞:啊,長歌告慰春申君,你恩澤四海萬民禮讚,你封地江東篳路藍縷,你疏通河道拓墾荒蠻。如果說春申君真是「江夏黃」的話,那麼上海和江夏不就有了血脈相連的關係了嗎?我,陳倉,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畢竟已經在上海生活了二十餘載,我的妻兒卻是實實在在的上海人,我的精神也算有着這片土地的恩澤和蔭庇。
清明節是一個懷念先人的節日,我在清明節前夕有幸來到江夏,這不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嗎?接下來的幾天,我便是懷着紀念、拜謁和敬仰的心情,漫遊和注目江夏這片土地的。
漫步靈山生態區
採風的其中一站是靈山生態旅遊區,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林港村、烏龍泉街靈山村及幸福村,距江夏城區約八公里。聽到靈山這個名字,總有一股佛光普照的感覺,因為在《西遊記》裏,靈山是唐僧師徒千辛萬苦要去取經的地方,小說是這樣描寫迎客山門的:卻說唐僧四眾,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與他處不同。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松。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
那天早晨,江夏先是下了一點細雨,然後細雨中夾帶着陽光,再然後陽光中夾帶着細雨,等我們來到靈山的時候,就已經是純粹的春光了。但是,即使如此,我們站在靈山腳下,也不知道靈山到底「靈」在何處,那山相貌平平,不奇不險也不巍峨,甚至隱隱約約有些遮擋不住的疤痕和滄桑。
不過,靈山的天是青色的,靜靜地停着幾朵白雲,山頂稀稀落落的幾棵樹,悠遠得像一幅素描或者剪影。尤其山下有一個湖,因為是下沉式的,而且沉得很深,所以不叫靈泉湖,而叫靈泉潭。靈泉潭地勢非常低,四面都被山包圍,像一個小小的盆地,因而再大的風也吹不到,所以湖水平靜得像是一塊玻璃,沒有一絲的波紋也沒有雜質,只有讓人提心弔膽的藍,似乎多看幾眼就能把它戳破。倒是潭邊停着一葉扁舟,像一個懷春的少女以手托腮,呆呆地看着水中的倒影。潭子周圍的山坡上是已經返綠的草地,凡是平坦的地方都種着油菜花,此時的花已經開了,大片大片的金黃色,猛然看上去像是凝結的陽光堆在那裏。凡是不平坦的地方和路邊都種着桃樹,這不是平常的桃樹,而叫紅葉碧桃,桃紅色的花也開了,開得十分稠密,像是油彩一般濃重,中間還夾雜着種了一些櫻花,櫻花似乎開得更盛,一樹一樹粉嘟嘟的,讓人情不自禁地湊上去聞一聞,果然有着胭脂紅粉的淡淡清香。
根據導遊的介紹,這裏之所以不叫風景旅遊區,而叫生態旅遊區,因為這裏是在生態修復的基礎上進行規劃開發的,是踐行「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理念的樣本。之所以說是生態修復,原因是靈山由於礦產豐富,尤其是石材質量遠近聞名,在20世紀有幾十家採石場,經過幾十年的露天開採,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山被炸得千瘡百孔,地表植被毀損殆盡,拋棄的礦渣到處都是,礦坑和危岩隨處可見,一下大雨就出現泥石流,甚至是山體滑坡。
根據有關媒體的採訪,靈山附近的村民表示,記得當年放炮炸山的時候,家裏的房子都在發抖,揚起的灰塵到處瀰漫,天空總是灰濛濛的,房頂上、樹葉上、地上都落滿厚厚的粉塵。由於環境特別差,礦區裏的年輕人不願意待在家裏,就紛紛選擇去外地打工。為了讓靈山真正地靈動起來,當地政府開始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2014年,靈山周邊幾十家採石場全部關停。2019年,靈山礦區生態修復工程開工,成為武漢市首例復墾利用的試點。導遊指着靈山下的靈泉潭說,這裏原來就是一個大坑!這些風景可以說是在一片狼藉的地方建起來的。
其實,在中國叫靈山的地方特別多,比如河北遷安的靈山,相傳是女媧娘娘煉五色石以補青天的地方;比如位於江蘇南京的靈山,位於棲霞山南麓,曾經出土了一座墓,根據墓志銘文推測,墓主人應該是南朝齊梁時期的宗室貴族;比如陝西寶雞的靈山,以秦穆公狩獵時見靈鷲鳥而得名;比如安徽亳州的靈山,又叫狼山,因其峰有九座,而且樣子像鼎,所以又稱九鼎靈山;比如江蘇無錫的靈山,位於太湖之濱,是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比如河南信陽的靈山,據說形成於中生代白堊紀,這裏山體連綿,層巒疊嶂,溝壑縱橫,共有大小瀑布36條,大小山洞72個,有名的奇石怪壁108處,處處演繹着美麗的傳說。
相對於這些靈山,從表面上來看,江夏靈山是平淡無奇的。但是把它放在滄桑巨變的背景下再看,那就與眾不同了,甚至顯得非同凡響,因為別的靈山要麼天造,要麼附庸着虛幻的神話傳說,而江夏靈山是當代的江夏人用自己的雙手美化出來的,是改造世界的一種體現。根據相關的規劃顯示,他們以保護自然環境和改善生活為目標,最終要建成春賞花、夏納涼、秋觀葉、冬詠梅並融入礦山文化、江夏文化、農耕文化、科普研學等元素為一體的4A級風景區。我在想,等到千百年以後,當人們再來江夏靈山看風景的時候,也許就有了神話的底色和神話的溫度。所以,相比之下,江夏的靈山是不是更值得我們來讚美呢?
聽完鳳凰涅槃般的故事,我不禁脫口而出:江夏的靈山真靈!你不要以為,這是神仙顯靈、靈驗的意思,上海話中的「靈」字是很好很棒的意思,如果再換一種上海話來評價,那就是:江夏的靈山太嗲啦!(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