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李玲就5日《黑龍江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2024—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中對於利用革命文物資源助力旅遊業發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有哪些設計和考量回答記者提問。
李玲稱,《總體規劃》設計了五條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和兩條區域性革命文物主題游徑,五條革命文物主題游徑規劃主要是聚焦全省革命文物資源中的代表性文物與資源,結合黑龍江省革命文物資源在空間分佈、歷史脈絡、價值內涵、展示基礎、利用潛力等方面的具體特點,以展現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龍江優秀精神為核心,與全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結構中的重要集群圈、項目點相銜接,打造抗聯之路、墾荒之路、強國之路、追憶之路、罪證之痕五大主題游徑,形成全省革命文物主題游徑的主體架構。
李玲表示,兩條區域性革命文物主題游徑,一條是以東北抗日聯軍作為主題,結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東北抗日聯軍片區建設工作,以黑龍江省內在反映東北抗日聯軍革命史實與精神內涵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革命舊址、主題場館、展陳設施為代表,與吉林、遼寧、內蒙古的東北抗聯主題重要展示資源形成省際串聯,完整展現東北抗日聯軍在東北地區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革命鬥爭歷程,闡釋東北抗聯精神的價值內涵。一條是以侵華日軍罪證作為主題,以黑龍江省內留存的侵華日軍代表性罪證文物、主題場館、展陳設施為代表,與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安徽、江蘇、廣東等省份的侵華日軍罪證代表性展示資源形成省際串聯,完整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展現中國人民為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犧牲與偉大貢獻。
李玲介紹,革命文物主題游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規劃設計。
一是挖掘凝練游徑主題。系統梳理全省革命文物及相關資源,歸納歷史發展脈絡、重要事件人物、鄉土文化特色、物質文化特徵,根據革命文物價值內涵,凝練主題,形成關聯。游徑線路的選取上可因路成徑、因時成徑、因事成徑、因人成徑。
二是合理釋放文物資源。調查分析游徑相關革命文物的保護管理狀況,建立可開放利用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資源清單,將條件成熟和有潛力建設革命文物主題游徑的文物資源充分納入,實行動態更新。對已開放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進一步改善開放條件,完善配套設施,提升開放服務水平。對尚未開放但具備安全基礎、適宜參觀遊覽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堅持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推出一批,創造條件部分開放、限時開放、預約開放,逐步提高開放率,對由各級文物部門管理使用的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逐步做到「應開盡開」。
黑龍江省域革命文物主題游徑
三是做好價值闡釋展示。深入研究革命文物的歷史、時代、社會、文化等多重價值,揭示其背後蘊含的思想、精神、理念。堅持價值導向,體現真實性、公益性,讓文物說話,塑造歷史認知,傳承精神內涵,避免過度商業化、娛樂化、庸俗化。堅持實物實證,保護好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及其周邊環境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文化延續性,持續提高展覽展示水平。堅持挖掘史實,以信實可靠的文物、史料、地方志、檔案文獻等為依據,準確研究和解讀文物信息,多層次、全方位挖掘展示歷史事實、精神內涵。堅持通俗準確,對展陳大綱、版式稿、講解詞、導遊詞審核把關,講好革命故事。
四是豐富游徑利用方式。鼓勵形式創新,可依託游徑開展「訪文物知家鄉」、「觸摸身邊的歷史」、「革命文物打卡」、「古蹟尋根」等研學活動;可依託游徑設計徒步、騎行、自駕等遊覽方式。鼓勵業態創新,依託革命文物游徑,推進紅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帶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以現實效益激發群眾保護動力。鼓勵技術創新,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可視化互動展示、沉浸式體驗,增強革命文物主題游徑的歷史性、教育性和啟發性,強化革命文物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鼓勵傳播創新,建立標識統一、風貌協調、具有地域特色的革命文物主題游徑視覺識別與導覽系統,強化文化賦能,塑造地域文化品牌,打造本土革命文化標識。
五是統籌保護開放利用。堅持保護第一,正確處理好保護、開放和利用的關係。堅持安全為先,明確文物安全責任人,做好安全防護,確保文物安全。堅持適度開放,合理控制遊客數量,確定開放區域、內容、方式,做好開放服務。堅持合理發展,補足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整治不協調景觀,延續歷史風貌。堅持完善制度,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持續完善文物開放利用法律法規、配套政策、標準規範、操作指南,系統穩定推進革命文物開放利用,統籌好安全與發展。(記者 王琳)
頂圖: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李玲 石啟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