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祖師爺崇拜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每個行業都有其自己的淵源。《周禮·考工記》雲:「百工之事,皆聖人作也。」聖人作百工,留下來一門手藝、技藝,或從業品格、規範,成為後人安身立命、賴以生存的基本手段。後人紀念他們,崇拜他們,效法他們,就約定俗成地將他們奉為本行業的祖師爺。
要成為行業祖師爺需要具備或符合一定的條件:一、行業發明者、創造者,或最早使用者;二、對行業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者;三、歷史傳記或民間傳說中曾從事過該行業的歷史名人;四、廣受民間信仰尊崇,且與本行業特點有一定關聯。俗話說,樹講根莖為源,人講禮義為先。未曾學藝先學禮,學禮先拜祖師爺。行業祖師爺崇拜是中華民族「尊師重道」傳統美德的現實性傳承。
《荀子·禮論》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天地君親師」構成了中華文明薪火傳承的主幹脈絡,反映了中華民族敬天法地、孝順父母、忠君愛國、尊師重道的傳統思想和價值取向。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明確指出,要「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
「師道」為五尊之一,「尊師重道」也是孝道的一種表現。傳統的師徒關係僅次於父子關係,古人云「一日之師,終身為父」,「事師之猶事父」,「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供奉、祭祀行業祖師爺,既表達了對本行業的尊重、敬重,也表明對從事本行業的信念堅定、熱愛摯誠,同時祈請祖師爺保佑,給予自己精神上和力量上的加持,指悟開迷,學有所成。
每個行業都有祖師爺,如:造紙業拜蔡倫,製筆業拜蒙恬,木匠業拜魯班,釀酒業拜杜康,茶業拜陸羽,紡織業拜黃道婆,金融業、運輸業、及所有武行拜關帝。
有的行業是拜一個祖師爺,有的行業拜多個祖師爺,也有多個行業共拜一個祖師爺,如運輸業、物流業、香燭業、典當業、銀行業、建築業、算命業、綢緞業、成衣業、鐵舖、糧店、錢莊、軍警、武館、保鏢業等,共同將關帝視為本行業祖師爺。
據台灣學者統計,以360種主要行業劃分,將關帝視為本行業祖師爺的就達到280種以上,顯示了關帝在華人社會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影響力最大,且將關帝作為行業祖師爺崇拜發揚光大的當屬晉商經營的錢莊、當鋪、票號,這也是現代銀行業、金融業、理財業、信託業的雛形。據晉商代代相傳,關帝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了明日清簿,設有原、收、出、存四項,對於記帳詳盡清晰,這也使得關帝成為財務及會計專業的祖師爺。最早將關帝視為本行業祖師爺的行業是運輸業。唐朝安史之亂後,唐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嚴重依賴江南運送來的糧食,漕運業得到迅猛發展。負責漕運的船家組織到一起,成立漕幫,這是中國最早的類似現代商會性質的行業組織。漕幫自成立起,便將關帝奉為行業祖師爺、保護神。一是祈求關帝保佑,獲得出行上的平安;二是期望運輸過程如關帝般過關斬將,逢難必克,一路通達;三是敬崇關帝忠義精神,以此凝聚和團結行會會眾,建立商業道德,規範行業操守。
因為晉商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他商幫和行業紛紛效仿,奉關公為本行業祖師爺,且各有其思想體系和文化傳承。
如軍警、保安、武館、鏢行等,因關公出身行伍,又是「武聖人」,是本行業的佼佼者和精神偶像。
如香燭業、燈具業等,因關公曾夜讀春秋,秉燭達旦,青史對青燈,光明磊落,恪守禮義。
如建築業、地產業等,因關公鎮守荊州期間,率軍民築城,固若金湯,無論用心,還是質量,都堪稱優秀樣板。
如車船業、交通運輸業等,因關公騎赤兔馬,無往不勝,速度快捷,效率極高,且關帝有庇佑出入平安之效。
如教育業、傳媒業、出版業等,因關公是文衡聖帝,又是喜好讀書,儒雅知文的典範。如鐵舖、糧油業、水果業、豆腐業等,因民間傳說關帝曾經從事過該行業。如廚業、刀剪業,乃至剃頭舖(理髮業)、外科醫生等,皆因關公用刀之故。(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