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七)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七)

責任編輯:劉亞寧 2021-01-22 09:02:04 來源:香港商报网

 前文提到荊州之失,乃因為有多種非關公所能掌控的因素所造成,那麼歷代的史學家又是如何評論呢?請看下列分析。

 四、關公功敗垂成,是人為之失,還是天意呢?

 董督荊州,獨鎮一方的關公,戰事失利,絕對有其不周延之處,他必須負起直接責任。但是,如果將荊州之失的全部責任推在關公一人身上,這就有欠公允。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孫權派呂蒙發兵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獲信馬上引領五萬兵將進駐公安,令關公入益陽,準備奪回失地。而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劉備命關公攻拔襄樊之戰,此戰最為激烈,曹操身旁有頂尖謀士多人,一流上將十幾人,動用十幾萬兵力,甚至親至摩陂坐鎮指揮。如果劉備此時也能派一兩名上將,如張飛或趙子龍等做為關公後援,也許情勢就大不相同了。可是在此重要戰役,蜀漢卻沒有派一兵一卒給予支援,讓關公孤軍奮戰,最後走上敗途,是否劉備、諸葛亮也真的失算了?

 如清朝大文儒,道光年間進士,曾任江蘇按察使、廣東巡撫的黃恩彤雲:

 「方關公之斬龐德虜于禁也,曹仁幾遁,操欲遷都避之,陸渾民孫狼等遙受名號,自許以南,望風景附,史稱其威震華夏,此破竹之勢,千載一時也,乃蜀之君臣但喜其勝,不虞其敗。權以陸遜屯漳口,呂蒙用奇兵而蜀不防;操以徐晃為將軍將殷署等十二營之兵以救樊城,而蜀不聞遣一將增一旅以援羽,致使徐晃掎之於前,呂陸躡之於後,首尾狼狽,勢遂不支,豈非失事機也哉?」

 上文係黃恩彤說,當關公擒斬龐德、俘虜于禁之時,曹仁幾乎被迫要放棄樊城遁逃,曹操也研議要遷都鄴城以避關公之威。陸渾這一帶的強民孫狼等勢力也都投靠蜀軍接受關公指揮,並遙受名號,可說自許昌城以南之軍民,都聞風歸附在關公的麾下,這就是史稱關公威震華夏之事績。如此大好破曹之態勢,可說是千載難逢,而在此時蜀國之君臣只沉浸在關公北伐的勝利中,卻不思慮其可能的失敗。讓孫權有機會以陸遜屯駐漳口,而呂蒙用奇兵入侵荊州,導致蜀國無法防患;同時曹操也以徐晃為大將,率領殷署等十二營的援軍前往救援樊城。而在此嚴峻情勢下,卻沒有聽聞蜀國派遣任何一名將領,或增添任何一支軍隊前往支援關公。終於使徐晃在前方牽制住關公的軍勢,讓呂蒙和陸遜有機會背後偷襲荊州,使關公形成首尾不能兼顧的狼狽處境,最後才無力抵擋兩國攻勢而失敗,這豈不是失去了打敗曹魏的大好時機嗎?

 清朝大文學家、史學家,乾隆七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的姚範也說:

 「呂蒙之『襲江陵』,遣陸遜別取宜都,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而蜀人當時之疏忽如此。吳人之耽耽於荊州,而忌關公之成功,不待智者而知,而當時若付之度外,……蜀之謀士,當不若如是之疏,陳氏或不能詳耳。」

 黃、姚二人都認為,關公失敗主要在劉備、諸葛亮沒派援兵之失。而以行事謹慎,知人善任的劉備,和才智過人,深謀遠慮的諸葛亮,竟然也會犯如此過失,是否因為宿命所歸,天意如此啊!

 即如明代大文學家、史學家,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曾任山西按察使、廣西布政使、鄖陽巡撫、南京刑部尚書,並贈太子少保,也是後七子領袖之一的王世貞,在《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一十《史論》中之〈關羽〉篇的〈失荊州考辨〉 所說:「世以失荊州為關侯罪,吾以為非關侯之罪,乃昭烈之失也。昭烈之失,在委侯以為操角而不為之後繼也。夫操,猾虜也。割天下之三,垂而以戎馬據其吭。侯雖獲于禁七軍,能保操之不自至乎?操至,侯保其能勝乎?即勝,能孤軍乘而深入乎?不勝,其何以退乎?夫勝而不能退,是勝亦危也;不勝而不可以退,是不勝更危也。俱非所以有荊州之道也。當是時,昭烈或自出,或以委子龍、翼(益)德率三萬之眾駐江陵為侯聲援,侯進,可以藉其威以挾操;退,可以有所就而無他虞。雖百蒙、遜,其何能為?而荊州固于泰山矣。夫以昭烈之明,孔明之智,而計不能及此,天也。且既取襄樊,而因以北掩洛,東蹂許,其賢不箕谷,祁山不百倍哉?或曰天也。」(下星期五待續)

(忠義人才培育學院院長黃國彰)

責任編輯:劉亞寧 三國的錯誤歷史傳說探討 蜀漢失荊州真象解析(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