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查毅超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以維港兩岸為政經核心。政府早前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首度打破多年來「南重北輕」舊規劃模式,為香港創造了新的發展容量。
過去數年,香港發展創科和先進工業的氣氛是前所未有的熱烈:大專院校愈來愈投入科研成果商品化、初創和科研社群發展蓬勃、港資廠商尋求升級轉型及拓闊產業,加上國家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北部都會規劃可說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正好為新興產業創造發展空間,打破土地不足的瓶頸。
為先進工業布局
近年香港創新科技逐步與傳統製造業結合,配合政府現行政策方向、香港的科研實力等條件,工總認為北部都會區可以重點發展數個高增值製造業,以集中深化科研及產業化能力、培育人才及優化政策基建配套。微電子和醫療科技均是河套港深創科園的優先發展領域,以及政府建議在園內設立的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和在元朗工業邨興建中的微電子中心,先進電子業和生物科技工業都可以港深創科園為核心,在新田科技城進行科研及先進製造業。
另一方面,政府應考慮在北部都會區選擇合適地點,為食品工業、回收及環保工業設立可容納先進製造業的多層工廈或園區。這兩個產業具有本地巿場,但一般需要大型工業用地以容納新型先進機器。政府可考慮劃地為食品工業園及環保園,提供中央污水處理及貨運物流設施等,鼓勵業界引入先進技術,應用科技轉向更高增值的產品和實現再工業化,更可方便香港製造的加工食品以及經回收處理後的原材料出口至大灣區。
日後港深之間的跨境貨運將實現「東進東出、西進西出」格局,香港與大灣區產業基地之間的交通更為便捷,縮短企業的運輸時間成本。本會建議政府能為更多香港製造的產品,特別是加工食品,爭取「綠色通道」的便利清關安排,加上CEPA免關稅等已措施,將大大助本港廠商打入大灣區巿場,更能鼓勵投資興建自動化生產線擴大產能。另一方面,「一地兩檢」將會擴展到多個陸路口岸,更為聚集高端人才提供吸引條件。
北部都會區為香港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創科及工業發展鋪設了基礎,我們期望政府能早日推出更進一步的產業政策,讓廠商可及早部署生產鏈及人才布局,善用大灣區各地的政策條件「各施各法」擴展業務,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