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疫下民生艱 紓困加把勁

【商報時評】疫下民生艱 紓困加把勁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2-08-01 00:18:4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於網誌上指出,環球經濟明顯惡化影響香港經濟表現,又透露今天將公布的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雖然按季有改善,但按年則收縮,反映最壞的日子尚未過去。無可否認,在新冠疫情、美國加息、俄烏戰爭等不利因素拖累下,本港經濟民生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所幸特區政府庫房積盈,能夠及時推出多項紓困措施,令情況不至於變得太壞。希望當局繼續因應情況變化,結合財政可持續能力的實際,適時繼續推出更多針對性強的紓困措施,幫助最受影響的行業和市民渡過難關,這是施政「以民為本」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也可為將來全面復蘇打下堅實基礎。

 長時間抗疫不僅導致市民出現「抗疫疲勞」,市場同樣亦「抗疫疲勞」,在此情況下,根據疫情變化,政府科學判斷逐步放寬社交距離限制,顯然有利第二季經濟表現。但鑑於近日疫情又有升溫之勢,許多商戶都擔憂稍有起色的生意會再受到打擊,不少市民也擔心飯碗不保。如何避免結業潮和裁員潮重現,是施政的當務之急。

 要擺脫經濟民生困局,既要創造長期有利條件,也需短期政策舉措。長遠當然是要全面穩控疫情,為重振經濟創造條件。市民樂見並支持新一屆政府不斷優化抗疫策略,包括採取高科技為本的「精準防疫」措施,利用電子手環和即將推出的紅黃碼等工具,準確區分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和健康人士,務求令疫情對經濟民生的影響減至最低。相信在疫情獲得控制後,有望全面恢復正常通關,經濟復蘇會有堅實基礎,商戶有望做更多生意,市民收入有望增加,這是擺脫民生困局的根本之道。

 至於短期措施,疫情爆發以來,特區政府多次因應經濟民生困局,大手筆推出適切和具針對性的救濟紓困辦法,並取得了顯著成效。迄今為止,當局已經推出六輪救市措施,為食肆、美容院、健身中心及戲院等處所提供資金援助;今年4月發放的第一階段電子消費券則協助零售市道走出第五波疫情陰霾,8月7日開始分期發放的第二階段消費券,相信同樣亦可助力拉動經濟。昨天結束的「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算下來總共向35萬名申請人提供了合共35億元資助金額,這筆帳目並非小數,切切實實地幫到了不少陷入困境的打工仔。

 不難想像,倘若沒有這些一系列的紓困救助措施,必然有更多中小企倒閉、更多打工仔被裁。換句話說,這些舉措有助本港經濟保持有生力量,待疫情緩和後可以盡快復蘇,可謂功德無量。政府應好好檢視和總結,在政策設計、資源投放、落實程序等方面,不斷改進,讓有需要幫助的商戶和市民更快拿到「救命錢」。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強調,新一屆特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市民樂見特區政府扛起治理香港的主體責任,積極回應市民訴求。希望行政長官李家超領導的執政團隊再接再厲,在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紓困加把勁,提出更多利民惠民措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香港商報評論員 林松年

責任編輯:朱劍明 【商報時評】疫下民生艱 紓困加把勁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