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商報時評】財策因時制宜 促經濟保民生

【商報時評】財策因時制宜 促經濟保民生

責任編輯:蔣璐 2023-02-22 08:50:3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日發表。受累疫情,過去兩年均為「赤字預算」,當局採取了「逆周期措施」穩經濟、紓民困。今日香港已穩步復常,財策須因時制宜,財政紀律當有所恢復,不可能無止境赤字下去,但鑒於當前經濟民生挑戰仍大,來年財策相信只應適度收緊,還未至於反過來走向緊縮。

    先談經濟,香港雖已全面通關,市道也漸復昔日人氣,但復蘇勢頭尚不牢固。譬如旅遊業,過去七天的日均入境旅客雖重上六萬人次水平,但仍只及疫情前的三分之一,恢復需時,其他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也同樣如是,所以支援政策誠不能過早撤出,只是過去財策主要集中濟急紓困穩經濟,未來重點則可轉至興產業、促發展方面。疫下各地經濟都受到打擊,香港自不例外。而疫後復蘇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於此洗牌過程,較諸市場單打獨鬥,政府倘可幫上一把,如增設誘因於搶旅客、搶人才、搶企業等,助力提高競爭力,復蘇進程必可事半功倍。當然,預算案還須投資未來,由北部都會區、中部人工島,到參與「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加大創科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等,都關係到香港長遠前途,都不能缺乏政府的持續投放。

    民生方面,失業率縱已降到3.4%的低水平,部分行業更現「有工無人做」之窘,可疫下不少打工仔「手停口停」,現在尚未完全回氣,政府繼續「派糖」保民生實是應有之義。比如再派消費券,坊間不僅訴求大,且有實際需要。固然消費券多次派發之後,對刺激額外消費的邊際效益已漸遞減,但不可忽視的是,其利民紓困作用仍在,可幫補基層市民生活開支。尤其是對比直接派錢,消費券更有利本地消費,而較諸減稅退稅,基層市民亦能得益。當然,消費券的金額有需要因應實際優化調整,以配合適度收緊的擴張性財策,亦避免有人對此「上癮」;而消費券作為財富再分配的工具之一,設計上也應做到更精準、更有效。

    從長遠宏觀來看,香港公共財政結構須否調整,預算案也應着墨。單是人口老化,已為將來公帑開支帶來龐大壓力。更多土地撥作公營房屋用途,也意味政府賣地收入會減少。有見及此,過去預算案已調整及引入若干稅制,例如輕微上調股市印花稅,就在無損金融競爭力的同時,每年提供約百億元稅收;樓市方面的特別印花稅,也貢獻了數十億至上百億元額外收入,即使這主要是管理需求而非拓闊稅基。以上兩措的共同特點,就是在增加稅收之餘,成功做到趨利避害。展望新一份預算案,有沒有類似招數出台引人關注。至於極具爭議性的消費稅,相信現非合適時機,以免窒礙復蘇。

    香港財政狀況遠勝不少地方,儘管近年錄赤字,但長年有盈餘,財政儲備豐厚而非負債纍纍。所以,當局實有條件善用資源,去做好促經濟、保民生的工作,爭取更快更強的復蘇反彈。只要經濟發展欣欣向榮,政府財政自然有源源不絕的活水,持盈保泰,維持健康,惠及民生。所以,不斷增強香港「興」的動能,應該成為新一份預算案的大方向!(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責任編輯:蔣璐 【商報時評】財策因時制宜 促經濟保民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