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文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日前在深圳聽取特區政府有關施政及開展區議會等地方行政檢討情況的匯報,並會見有關香港社會人士。特區政府亦公布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聯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已按行政長官的要求展開地方行政檢討,確保未來的工作安排符合《基本法》及「愛國者治港」原則,並且「提升基層治理效能」。這些都預示着區議會的改革方案即將出台,這份方案將不單聚焦於區議會選舉,更關係到地區治理,與廣大市民利益息息相關。
區會亂象須清除
區議會改革的出現,大背景是源於2019年「黑暴」,這場席捲全港的政治風暴,暴露香港在國家安全上的短板,在選舉制度上更是中門大開,導致大批「港獨」「黑暴」分子竊據議會,造成香港政治風波不斷。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改革選舉委員會、立法會選舉以及行政長官選舉,正是針對回歸以來各種選舉制度亂象的一次整頓及修正。區議會選舉正是下一步的完善目標。
區議會是服務地區居民的諮詢組織,也是香港地區治理的重要一環,其角色、定位、權力在《基本法》以及《區議會條例》已經作出了明確的界定。然而,2019年「黑暴」下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反對派乘亂拿下300多個區議會議席,把持近九成區議會的控制權,隨即令區議會完全變質、烏煙瘴氣。有反對派議員將區議會變成「煽獨」平台,在會議上公然播「獨歌」;利用區議會攻擊及抹黑警方,無理阻礙政府施政;甚至利用區議會宣傳違法「初選」。
被反對派及「黑暴」分子把持的區議會,完全喪失了地區諮詢及治理的功能,變得高度政治化,民生議題放一邊,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批評,也說明現行區議會選制已是非改革不可,不能再中門大開,不能再讓「黑暴」「港獨」分子竊據議會,更要令區議會回歸本來定位,這些都必須對區議會制度進行一次「刮骨療毒」式的改革。
區議會如何改革?首先要明確區議會有其保留價值。區議會多年來在地區建設、居民福祉以及培養政治人才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區選制度有問題,解決辦法是修改和完善,除污去垢,而不是將污水和嬰兒一併倒掉,關鍵是扭轉以往的錯誤路徑,全面回歸基本法的定位。
均衡選制加強審查
基本法第9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設立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或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區議會正是基本法第97條提到的「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其職權亦有明確規定:一是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有關地區管理和其他事務的諮詢;二是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這樣區議會改革必須回歸這個角色及定位,在權力上必須有所規限,在功能上也要全面回到地區治理、地區諮詢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擴權及「不務正業」。
在選制上,也要改變一人一票的迷思,令選舉更加均衡及多元化。所謂一人一票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例如在大學、在醫院、在企業選拔人才,難道也要搞一人一票?區議會不是政權性區域組織,主要處理地區事務,沒有必要非搞一人一票不可,區議會重在選拔真心服務地區的人才,而這些人才的途徑,既可以來自選舉,也可以來自間接及委任。區議會改革也應改變全直選方式,委任、間接各佔一定比例,令選制更加均衡,避免泛政治化及民粹歪風。
在落實「愛國者治港」方面,現在三場選舉的候選人,既要獲得選委提名,又要經過「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核,等如設立了兩重「安全閥」。區議會雖然也有審查機制,但2019年的區選已經說明基本是中門大開,區議會選舉如何加強資格審查,並設立相關的機制,都需要考慮。
引進人才完善治理體系
在人才方面,既然香港要走有自身特色的民主政制,要走自己的選舉之路,區議會的改革不應聚焦於形式,更要聚焦如何引進更多不同界別、不同專業的人才,提升區議會的議政問政能力,如何讓「五光十色」的人才參與區議會需要從制度上着手,為各界人才參選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和平台,從而為地區治理引入更多新思維、更多人才,完善香港的地區治理體系。(圖為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