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一說一】調研香港問題需用國家視角

【有一說一】調研香港問題需用國家視角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3-05-01 09:05:3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黃遠康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到港考察及進行調研工作,了解香港的未來發展及存在的問題。這是自全國兩會閉幕後,落實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全面升格為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以來,首次有領導落區與社會不同持份者交流及聽取意見,足證國家對香港事務的關心和重視。

事實上,國家管治成就舉世矚目,除了有賴一代又一代質素絕倫的工作團隊之外,亦是建基於革新進步且跟隨時代需要而不斷自我優化的政治理論。因此,由熟悉國家各種政治理論的夏主任親身調研香港當前的困境和問題,對解決困擾社會的民生問題甚有裨益,亦令香港的未來發展和「一國兩制」事業的成果更加豐碩。

而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理論基礎,當然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相信人類歷史的發展與人類的生產力息息相關。當一個社會的生產力達到飽和,就會進入下一個形態,並建立一套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以古代封建制度為例,當農業的產出已經達到頂峰,人類就開始尋求對外商貿的發展,以累積和滾存資本為目標,並以科技逐步取代勞力,亦即進入資本主義的階段。為了適應生產方式的轉變,人類的生活亦變得依賴城市,包括工作、定居、交易等,並進而建立時至今日仍然行之有效的法律、教育、房屋、福利等體系。

馬克思相信,人類的生產力最終會變得無窮無盡,而社會便會進入最終形態,即共產主義。屆時,人類不再需要參與勞動生產都可以獲得取之不盡的資源,令所有人都成為平等的「自由人」。而在這之前,人類需要先經過從資本主義進入社會主義的過程。這種轉化,正是由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達到飽和,掌握生產方法的資本家會掠奪工人的剩餘價值,令他們即使付出大量勞力、時間,仍然只能是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無產階級為了生存,便會團結起來反抗,建立以無產階級為主的民主政制,由代表社會大多數的無產階級政府掌握及重新分配社會資源。

國家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根據這套理論,中國共產黨成功建立社會主義政權。在政府擁有主要、關鍵的土地、資源和技術,同時容許私人市場適度發展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取得前所未有的經濟成就。不過,急速發展亦帶來其他問題,例如城市與鄉鎮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城市基層居民向上流動機會不足;少數商人佔據大量財富等等,因此,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為當前中國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絕對貧窮下的溫飽問題,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為了減少「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近年國家推出多項構思和政策。例如前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同富裕」,鼓勵「三次分配」,讓有能力的人承擔更多慈善責任,令財富再分配;近年國家亦都積極推動「雙減」教育,避免家長和學校過分催谷子女成績,減少資本在培育子女上的影響力,從而令每個孩子有相對公平的學習起跑線等等,建立以中等收入人士為多數的「橄欖型社會」的目標。

將以上的理論套用在香港的實際情況,其實也相當管用。與內地情況一樣,香港並不存在溫飽問題的貧窮,而是面對日益嚴重的相對貧窮。比較2000年及2018年住戶入息的調查數據,家庭月入在$50000或以上的比例,從10.2%上升至25.6%,短短十八年間增幅超過2.5倍;反之家庭入息$10000以下的比例,則從24.3%稍為回落至18.7%,跌幅不足24%,反映愈來愈多家庭躋身收入較高的一群,至於貧窮家庭就始終難以擺脫困境。

香港應借鑑內地經驗優化制度

貧富懸殊嚴重的主因,是香港一直奉行放任的資本主義,名為「積極不干預」政策,限制政府自身透過財力或法律扭轉市場違反公義或效率低下的運作情況。雖然這種管治方針有助商業的迅速發展,但是經過數十年的演變,卻又衍生出一小撮群體掌握多數財富的弊病。即使是中產階級,也會利用資本的優勢為子女加強競爭力,令他們的家族繼續享受較佳的生活和社會地位。在財富分配嚴重不均下,基層青年要向上流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例如基層子女入讀大學的機會只有居住在私樓的學生的三分之一;父親為專業人士,子女繼承衣缽的機會更高等。如果我們不能透過國家的理論基礎看待和根治階級固化及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香港的「由治及興」之路將會荊棘滿途。

無疑,香港奉行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不能將內地的制度照搬全抄。不過,資本主義不等同於毫無節制的放任自由,香港應該學習國家賴以成功的理論精神,吸取社會主義的成功元素,優化現行制度,盡力減少貧富懸殊及避免階級固化。正如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慶祝回歸活動時呼籲社會各界「打破利益固化藩籬」,只有避免利益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上,香港才有望真正「由治及興」。

責任編輯:鄭嬋娟 【有一說一】調研香港問題需用國家視角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