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想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和「新青權利關注組」日前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促請當局制定更完善的支持基層青年政策,並提出檢討貧窮學生學費資助及生活費還款安排等建議。相關建議獲政府正面回應,表示會積極考慮。本港青年一直面對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的「四業」難題,當中貧窮青年的情況尤為嚴重,認為缺乏上流機會,對前途迷茫,存在無力感。政府須重視青年貧窮問題,多為青年發展搭台鋪路,提供更多不同類型和高質量的職業培訓,協助他們及早規劃發展路向,提升技能與資歷,拓闊就業出路,增加高收入的工作機會,更好為青年排憂解難。
團體引述政府統計處的資料指,2013年至2021年期間,15至24歲的整體貧窮率增加近6個百分點。社協去年調查又指,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六成受訪青少年零收入,四成失業或開工不足。雖然疫後香港加快復常復蘇,失業率逐步回落,政府24日公布的最新失業率為3.1%,較上月公布的3.3%再下跌0.2個百分點,不過青少年的失業率仍較整體失業率為高,15至19歲及20至29歲的失業率分別為9.3%及5.8%。此外,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青年認為自己「在職貧窮」。反映不少青年除了就業狀況不樂觀,還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
一般認為,隨着本地經濟活動及旅遊業繼續恢復,勞工市場應會進一步改善,而且現時部分行業已開始出現人手不足情況,因此青年人只要願意工作,應該都可以賺取基本收入,對青年的就業不必太過憂慮。但值得重視的是,很多受訪青年覺得自己工時長、部分行業長期薪金偏低,而壓力通常來自生活成本及難以完成的人生目標,即「在職貧窮」,故對工作抗拒。不少青年人退而求其次,成為「斜杠族(彈性工作)」的一分子,而且基本只能在速食店或零售店等門檻甚低、薪酬較少的工作之間選擇,即所謂的「躺平」。
提供進修課程 增設實習職位
這些青年人在勞動市場中處於較弱勢位置,往往較難在社會流動階梯向上移。若想情況得到改善,青年必須加強職業培訓工作,特別是在職培訓,提升職場工作能力,增加學歷的含金量,提高學科與職位的關聯性。當然,首先要靠青年人自己的努力和不斷進取,才能強化自身本領,而政府亦有責任為青年人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協助青年解決面臨的困難,增加成功機會,讓年輕人看到希望。
有團體建議,政府應就未來產業發展進行人力資源調查,定期檢討大專或以上教育方向,培養與市場需求匹配的人才,大學院校宜考慮為職業錯配的青年人提供再培訓課程,做到學有所用。另外,又提出為有志進修的在職青年提供配套措施,協助「進修增值」;提供額外學習開支助學金,放寬學生資助計劃入息限額;擴展「共創明Teen」計劃和「展翅青見」計劃的參與者範圍,以及增設更多實習職位,支持不同年齡青年就業等,這些建議值得政府認真考慮和研究。
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香港青年的成長發展一向備受社會關注,政府已推出青年發展藍圖,協助解決「四業」問題,從最基本的學業及就業着手,幫助青年人更好地進修,將來有更優質的生活,應是優先處理的問題。
圖源: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