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日前兩岸為紀念汪辜會談30周年,分別舉行座談會。國台辦主任宋濤表示,汪辜會談開啟兩岸關係由對峙走向對話,贊成「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能改善與發展,足見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大是大非問題。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卻稱希望大陸以不帶政治前提的新思維來看待兩岸關係,可見「九二共識」已被島內綠營各黨派刻意醜化並曲解其原意,有必要來澄清其真實內涵,並進而解析為何它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綜觀4月26日台灣海基會舉辦的紀念汪辜會談的座談會上,不乏出現諸如「紀念汪辜會談,更應謹記的是這個歷史事實背後,兩岸願意相互諒解、理解的精神遺產」、或「與其爭論共識的有無,把握願意相互諒解和願意相互呼應的汪辜精神,或可為緬懷先進的更佳方式,而非留戀特定時空環境下的九二共識」等評論。可見出席此項座談會的各產官學,在紀念汪辜會談30周年之時,大多只期盼盡快在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下恢復協商談判,但卻不承認、也不接受「九二共識」,全然把汪辜會談的舉行與「九二共識」予以脫鈎,而殊不知汪辜會談是立足「九二共識」的兩岸互信基礎才能舉行。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究竟「九二共識」的精義為何?有必要回顧並追溯一下。兩岸海協、海基兩會1992年在香港協商文書驗證議題時,由於事涉一個中國問題,海協會主談代表周寧曾提出5種表述方案,海基會主談代表許惠祐則是先後提出8種表述方案,由於雙方最後仍未獲具體結論,並未簽署書面協議文件,嗣後雙方代表離港返回,海協會基於海基會所提第8方案「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可以考慮,故於當年11月16日由海協會致函海基會表示「尊重及接受海基會建議的各以口頭方式表述」。爾後雙方對所謂「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述」究竟意何所指,卻出現不同的理解與解讀,海基會表示雙方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海協會則將此概括為「雙方達成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儘管兩岸兩會1992年香港協商返回後各自宣示的上述內容,有交集、亦稍有落差,換言之,兩會表述方案均有「謀求國家統一」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交集,惟海基會側重「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雙方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則強調「在事務性談判中,不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意涵」,而呈現海基會主張「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海協會解讀為「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儘管如此,惟雙方均以「創造性的模糊」看待1992年雙方達成的諒解,亦即「九二共識」。
蔡當局拒「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和平
正因立足「九二共識」之基礎,才促成1993年的汪辜會談,及後續許多定期不同層級協商的舉行。後來因為李登輝訪美「搞兩個中國」破壞兩岸關係,兩岸協商機制停擺。此後,大陸堅持李登輝當局必須放棄「兩國論」重返一中原則,不願再隱忍所謂的「一中各表」。迄2000年陳水扁上台以來,大陸更持續堅持「一中原則下的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復談的必備條件,不再輕易退讓與妥協。尤其,蔡英文2016年上台以來,多次以模糊的手法來迴避論述「九二共識」,迄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後,蔡英文則硬把「九二共識」扭曲為「一國兩制」、並且明拒「九二共識」,堪稱已不顧一切後果了。
總之,外媒《經濟學人》指出,民進黨當局一直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和平的前景非常不明確。可見蔡英文與民進黨當局一再迴避接受「九二共識」或拒絕認同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內涵,卻妄求兩岸關係能和平發展或能恢復兩岸協商,將註定是緣木求魚。(中通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