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料理中,有很多滋补菜肴都会加入“参”类药材,一来的确能增加菜品的补性,二来最主要的还是能让这药膳变得“高大上”些。既有滋补功效,价格又不高,最具性价比的党参在各类人参中脱颖而出了。
党参≠人参
现如今应该很少有人将党参和人参混为一谈,而以前的人却一直认为党参与人参同属一家。党参虽称为参,但它和人参有着很大的区别,唯一相同的就是它们都长在土里。据史书药典记载,明代前是没有党参的,直到清朝年间的一些药书中才有了党参的身影。党参在植物学科里属于桔梗科,人参是五加科(此科还有西洋参、高丽参、三七等)。除此之外,从生长形状上看两者也不同,人参根肥须多,党参则根细须少,且纵向长得细长,药效上,党参是不及人参的。可就是因为与参沾了点“远房亲戚”关系,党参在药膳中便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党参多入汤
纵观全国中式连锁餐饮品牌知名度,有着汉民族传统饮食“活化石”之称的沙县小吃绝对算得上前三名,虽然如今沙县小吃品牌杂乱,标准不一,但单凭经济实惠这一点依然还是获得了很多民众的喜爱。在这其中,有一道汤品“党参乌鸡汤”深受食客欢迎,我想进过“沙”店的朋友应该十有八九喝过。平淡中透露着鲜香,汤清味却浓厚,一盅下肚,口腔里满是甘甜余味,整个人加满了气血,精神抖擞,我想这就是这道药膳的醉人之处吧。
故事里的“五花芯”
虽然如今我们国家很多地方如陕西、甘肃、东北等都已成规模地开始种植党参,但党参的老家却是在山西潞州,古称“上党”的一片区域。所以,现今依旧有很多人执迷于购买山西原产党参,他们认为只有这里产的党参最为地道。这片土地上的陵川县所产党参品质很好,也被北京同仁堂认可成为党参的专供产地。“五花芯”是陵川黄松背一带所产的一个名贵党参品种,切开参体后,断面纹路像盛开的五瓣花一样,所以起名叫五花芯。药界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千斤参,万斤参,不如黄松背的一棵五花芯。”陵川县以东有一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花芯姑娘”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黄松背村流传着一种疾病,人们不想吃饭、日夜咳喘、身上无力、田里的禾苗也荒芜了。村里有户人家养了五个女儿,依次叫大花、二花、三花、四花、五花,父母早亡,她们从小跟着爷爷在山上采药,略懂一些药性和医道。五姐妹眼看爷爷和乡亲们卧病在床,决心走出去访求名医。她们翻山越岭走了三天三夜来到王莽岭的深山峡谷中,找到了一位须发全白已经病入膏肓的采药老人,她们向老人请教,老人交给她们一包药材,当她们问老人这是什么药、怎么采怎么种时,老人断断续续告诉她们:“一半阴、一半阳,放罢炮、挂铃铛,晚上握、白天凉,一出世、救苍桑。”没等说完就断了气。五姐妹急忙把药带回村中煎熬了许多,家人和乡亲们喝了,感觉心清气爽,恢复了体力,下地干活,村子里重现了往日的生机。之后的几年,五位姑娘根据老人的教导,终于懂得了党参的得来之法,只不过经过她们之手种出的党参切断后居然是五瓣花的芯,这就诞生了“五花芯”。
虽是故事,我们也会动之以情地感受到它所赋予食材的一份情感,故事只是帮我们感受它们灵魂的一个载体,听故事的人是否有心才是决定情绪是否得到传递的关键。
传统韩料“鲜食党参”
和我们国家用来煲汤煮粥不同的是,在韩国最正宗、最具代表性的党参料理方法,竟然是“鲜食”。在现任韩国传统饮食研究所所长尹淑子所著的《美味韩食》中就记载了这道“鲜食党参”的做法。虽然是鲜食,但也并不是直接吃党参,而是要将党参去皮切片后放盐水里腌20分钟去除苦味,再吸干水分后用擀面杖擀平或敲打后撕成细条,然后再加蒜泥、辣椒粉、糖等调味料调味完成。这样独特的吃法,太具有“韩国泡菜”的印迹,口感上如同萝卜干和蕨菜的综合体,党参本身的味道,倒是被调味料掩盖得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