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挽救港低落语文水平

2014-06-02
来源:杨汉群

  今天是端午,在欢庆这个与大文豪屈原有密切关系的佳节时,宜顺道谈谈香港的中华古典文学教育。


  屈原文学成就光耀史册


  时值端阳,谈中华古典文学自然要由屈原作品开始。《楚辞》是楚国的特有文学体裁,辞藻瑰丽、想象雄奇,当中很多是由屈原所写,代表作是《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故后人将《楚辞》这种文学体裁直称为「骚体」。屈原作品被视为足与《诗经》并驾齐驱。《诗经》分风、雅、颂,出自不同作者,当中「风」占了大多数,故《诗经》又称为「风」。后世将屈原的作品与《诗经》并列,合称「风骚」,「风骚」一词遂由此而来。屈原的文学成就,足与世界各地历代文学巨匠看齐,光耀人类文明史册。


  除了以美见称外,屈原作品的精神,亦深受后人传颂。《离骚》的千古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代《六臣注文选》中的刘良注云:「九,数之极也。言忠信贞洁,我心所善,以此遇害,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成语「九死一生」即由此而来。屈原光明磊落、心端品正、择善固执、九死不悔的精神,不正是今天功利为尚的社会所欠缺的吗?


  中华古典文学充满智慧


  不只《楚辞》,其他中华古典文学名作,皆满有智慧,经得起时代考验,以现代人日益关注的环保为例,中华先贤就不只一次提及。《孟子告子上》云:「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已道出过度砍伐和放牧,会永久地破坏植被。范仲淹《岳阳楼记》云:「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吞长江」三个字,就道出了洞庭湖吸纳长江滔滔大水、保护中下游免遭水淹的功能。如后人能体会《岳阳楼记》的地理描写,就不会做出「围湖造田」的蠢事,今日长江中下游也就不会经常泛滥成灾了。认为中华古典文学「不合时宜」的人,请由《孟子》和《岳阳楼记》读起。


  重推文言文助拨乱反正


  在极端经济挂帅、GDP主义之下,不少港人都视中华古典文学为没用、老土,即使是中国语文教师,很多都对中华古典文学抱持抗拒态度。笔者曾任中国语文教科书编辑多年,期间经常听到中国语文教师的同一意见:「课本不能收录太多文言文,因为学生没兴趣,我们也很难教。」教育局不设文言范文,在欠缺考试动力而又受市场主导的情况下,这十多年来香港中学的中华古典文学教育大为萎缩。其实,中华古典文学,由先秦至清代,延续了约三千年,是人类艺术文化的瑰宝,能流传到今天的,更是精华中之精华,但在香港却被视作不合市场要求的老土之物,只能反映这个城市在文化上十分浅薄,急须拨乱反正。


  略为安慰的是,经过十多年所谓「课程改革」,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当中不乏年轻一代)明白中华古典文学十分重要,大力呼吁重设文言范文。今年4月,教育局终于公布「新学制中期检讨的首批建议」,中文科新增12篇文言文范文,在2015至16学年的中四开始实施,于2018年文凭试生效。这12篇都是文学珍宝,只可惜缺少了屈原作品。回想八十、九十年代的高级程度会考课程,屈原名作《涉江》就是其中一篇必读范文,今天要挽救香港日见低落的语文水平,屈原的文学精品实不可或缺。


  杨汉群

[责任编辑:劉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