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慎對台灣民主逆流

2014-05-30
来源:香港商报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潘錫堂

  《經濟學人》說,台灣未來將演成「由街頭決定」;郭台銘說,「民主不能當飯吃,民主對GDP沒有任何幫助」。台灣的民主,何以走到今天的地步?

  當前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台灣社會一直過度以自己現有的「形式民主」為傲,誤將政治參與的「手段」當成「目的」,卻忘了民主政治就和經濟發展一樣,也需要「轉型」與「升級」。換言之,這些年,人們似乎仍未意識到台灣政治也到了需要「轉型」與「升級」的時刻,許多人依舊動輒誇示台灣的民主「成就」,以為它是台灣在東亞及華人圈的莫大驕傲。這種阿Q式的自滿心態,導致台灣無法正視自己的民主癥結,這才是政治品質難以提升的盲點所在。

  郭台銘憂慮的則是,群眾反對服貿、反對核四、反對經濟開放,一直反下去,台灣最后會連飯都沒得吃。亦即,目前台灣政治的問題,癥結在政治體制無法發揮應有的效能,無法兼顧「生產」與「分配」的均衡,導致民眾必須上街抗爭,而實業家則憂心忡忡。

  民主風氣走上歧途

  首先,反對者都以代表「人民」自居,企圖以少數人來綁架多數人。更有反對者對民主選舉結果及政府體制不信任,企圖用體制外的抗爭手段來打倒執政者;但不斷抗爭的結果,卻造成了台灣社會的失序與難以治理。

  其次,反對者都是為反對而反對,利用群眾將議題無限上綱。例如,學運領袖要求政府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當政府從善如流時,學生立刻以馬政府民調過低、缺乏正當性為由,要求改由民間團體召開,但卻又排除工商團體的參與;同時,更以「行政權霸凌立法權」為由,要求江揆下台。反對者得寸進尺、軟土深掘,不惜摧毀社會秩序。

  在民主生活中,先宣稱自己忍無可忍,再使用不尊重、不容忍他人意見的態度,企圖強使他人接受己見,這種實質強勢與霸氣的方法,不但令人無法恭維,也使人憂心,台灣的民主風氣逐漸走上歧途,將侵蝕民主生活的和平、不訴諸強制的高貴信仰與堅持,其結果就是民主脫序,及對民主法治基石的否定。

  掌握政治經濟運作樞紐的行政部門,在這一波政治擾攘之中,表現出來的卻是動輒得咎與進退失據。面對政治要脅,行政部門退讓再退讓,幾乎喪失了對政策原則的堅持,及對社會輿情有效說服的能力。面對各種挑戰公權力的違法脫序行為,又缺乏符合正當法律程序的恰當方法,作出有效的處置,致使許多因選舉季節即將到來而蠢蠢欲動的政治社會勢力,一再有樣學樣,形成台灣一向自豪的民主進程,卻隱伏着躁動與不安。

  執政者須有所堅持

  台灣民主品質不進反退的原因可歸結如下之探討。

  第一、隨着「民主化」及「本土化」的發展,政治上的「民粹」氛圍往往帶有「反菁英」傾向,使得許多人才不願加入政府或進入政黨工作,也因此助長了民主的「反淘汰」。這點,只要看看朝野立委在立法院粗暴無理的問政,即一目了然。

  第二、近年台灣公民的素養不是沒有成長,但在藍綠對決的割喉戰爭下,許多中間公民選擇「隱形」或「不語」,以避免被貼上政治標籤。長期下來,便造成了台灣許多公共議題缺乏客觀、中立、專業的聲音,而平庸的民粹論述卻一再得逞。用政治壓力迫使不同意見的人噤聲,甚至強迫中立或持保留看法的人必須表態選邊,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民主的逆流。

  當下這個階段,在野政黨與社運團體一方面為了替年底「七合一」選舉造勢,另一方面也看準了馬英九的聲勢不高,急於透過各種體制外的手段,讓目前的執政黨政府在治理上全面失靈。期盼馬英九務必重視與民眾的對話與溝通,要放眼未來,鎖定關乎台灣發展前途的重大政策,只要方向對了,就應該堅持到底。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