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謎一樣的民族白褲瑤

2014-07-16
来源:香港商报

 

  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謎一樣的民族白褲瑤

  在北緯25度,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世界自然遺產地--貴州荔波縣,有一個謎一樣的古寨,那里生活著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婦女們至今仍保留著原始、古樸、粗獷、狂野的遠古遺風,他們擁有著最古樸的文化,擁有著最悠久的歷史,至今還保持了最完整的民風民俗,他們是謎一樣的民族,被譽為原始母系氏族社會遺存的活化石「白褲瑤」。香港商報記者黃慶松

  對母性有至高無上的崇拜

  走進「白褲瑤」村寨,正面看到的婦女上身一襲黑衣,不過,當這些女子徐徐轉過身來,真是柳暗花明,出現了別有洞天的一幅景象,后背衣服上的繡花圖案端莊大方,色彩斑斕,一如荔波山水的美輪美奐。

  游客們看到的「白褲瑤」婦女的服飾并不簡單,制作程序很复雜、很繁瑣,要通過紡紗、織布、漂染、繪圖、刺繡;她們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手工技術,一家老小穿衣戴帽皆出自這些勤勞的婦女。因服飾工序受季節影響,「白褲瑤」婦女制作一套服飾,常常要整年時間,前后工序達三十多道。

  據考證,「白褲瑤」女性衣著的這種由前后兩片布拼接起來、左右不封口、上下里面全真空的服飾,這是該民族對母性和生殖至高無上的崇拜。這一說法還有一個例證:整個村寨,幾乎各家各戶的門口都設定至少一個大小不一的中間有一個洞的石頭,石頭的主人們逢年過節都用好酒好肉敬奉,以保祐他們家族香火不斷、人丁興旺。

  母系社會文化遺存突出

  史料記載,小七孔附近的「白褲瑤」已遠居深山上千年,平時很少與其他民族接觸和來往,哪怕是現在也不與周圍的布依族、水族、壯族通婚,同化、异化程度低,1949年以前沒有一個人識字,生產生活方式與原始社會有很多相似,所以,至今還存留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期的諸多風俗習慣,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譽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白褲瑤」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生活形態直接跨入現代社會生活形態的民族,至今仍遺留著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的社會文化信息。在婚前的男女交往上,母系社會文化遺存最為突出。戀愛中,女子往往占據著主導地位,主動選擇,大膽追求,女子挑選男子,支配男子,男子處於從屬地位。結婚之后,女子從夫居住,絕對服從男子的領導。

  幾乎一年四季「衣不蔽體」

  「白褲瑤」胸懷寬厚如山,心靈透明如水。穿的是不遮乳房的上衣、不著內褲的裙子,炎熱時女子都和男子一起下河裸浴,但是,都互不侵犯別人的妻女。最為突出的是她們幾乎一年四季「衣不蔽體」,下身穿百皺裙、沒有內褲,上身穿兩片衣,前后各搭一塊布。她們下身四季穿褶裙,裙長過膝,白色蠟染,顏色有青、白和淺蘭數種,裙中有4條橫條蠟染花紋,裙腳鑲板絲橫邊,寬約2厘米,染為紅色,上繡幾何圖案。走起路來,褶裙擺動幅度很大,小便的時候,隨時可以在人群中間往下蹲即可,大便也只是找一個相對人少的地方完成,不用寬衣解帶,十分方便、自然、原始。

  以雄鸡為氏族圖騰

  瑤族婦女夏天的服飾,上衣一前一后兩塊布,很隨意的搭在肩上,而里面什麼都不穿,一旦彎腰干活,便一覽無餘。「兩片瑤」就源於白褲瑤族婦女夏季服飾。白褲瑤族服飾,分男裝和女裝,節日盛裝和便裝,其服飾圖案以鸡仔花為主要紋飾,體現出白褲瑤胞對鸡的崇拜。男裝節日裝整體來看,像隻雄鸡一樣,這衣服的腳是鸡的尾巴,兩邊是鸡的翅膀。白褲瑤族男子白褲的膝部繡有五條紅色花紋,相傳這是瑤王與外族戰爭時留下的血手印,繡在衣上以作紀念,也是他們氏族圖騰的標誌。這圖案就是鸡的圖案,白褲瑤的每個婦女都懂得這個圖案,上面的鸡頭鸡腳在哪他們都分得清楚。

  衣著增添瑤族女性柔美

  「白褲瑤」婦女衣著的寓意是:前面一片黑布,沒有任何裝飾,表示瑤族女性對自己美麗的自信;后面豔麗的花紋,意思是裝飾都在身后。這一裝束往往令游客會心而笑,從心底赞叹起瑤族女性的美麗與智慧,這樣特殊的服飾設計,確實頗顯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風姿,也更增添了清新脫俗的瑤族女性千姿百態的柔美。

         白褲瑤還有許許多多的獨特民風民俗,像捕鼠、竹鼓、婚戀習俗等等。一曲遠古的絕唱,一部原生態樂章,野性、神秘,震撼人心,一個遠古走來跨時代的古老部族,正在荔波縣瑤山鄉等著你的到來一探究竟。

[责任编辑:劉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