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閩台送王船習俗

2014-07-16
来源:香港商报

        「送王船」是流行於閩台沿海漁港漁村的民間習俗,至今仍保留著濃厚的原生態形式。「送王船」習俗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廈門「送王船」以同安西柯鎮呂厝村、海滄鍾山村、湖里鍾宅村3個地方的規模較大;在海滄說到規模大小石塘規模最大。該習俗一般3到4年舉行一次,透過擲筊確定在固定農历月份中的某一天舉行。每到「送王船」的日子,常能吸引閩南地區及台灣地區上萬群眾前來觀看。活動當日,眾多村民在領隊的統一指揮下把重達幾千斤的「王船」扛到宮前廣場上,由水手上船豎起桅杆與船帆,落下鐵錨,做好「王船」出海航行的準備,此為「王船出棧」。同時配有舞獅隊、舞龍隊、高蹺隊、大鼓吹、涼傘鼓、民間樂隊、拍胸舞等60多個「陣頭」表演,組成浩浩蕩蕩的游園隊伍,為「王船」開道引路。祭拜儀式后,禮砲齊鳴,「王船」開動,在一片歡呼聲中,航行在「人潮」之上,開始環村「巡境」,許多群眾手持香火,跟隨「王船」,場面蔚為壯觀。當日晚上,滿載著漁民祝福的「王船」被送至海邊化火焚燒,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责任编辑:劉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