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民族民俗:壯族香火球

2014-07-21
来源:香港商报

        

  壯族香火球是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良慶區南曉鎮及欽州市的小董、那蒙、大寺、長灘、新棠一帶的一項壯族傳統民間體育活動,源於良慶區南曉鎮古元村,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1630年,古元村的始祖班元亨與母親來到古元草創家業。在林邊新墾田地上屢栽的稻糧,卻被鳥獸大肆蹂躪,嚴重時顆粒無收。母親萬念俱灰,走到河邊欲跳河自盡。就在此時,自上游漂來一片筍殼,筍殼如舟,上有三塊銅錢,三根鸡羽毛和三支香。母親以為得到三元恩賜,便將此神賜之物帶回家中。也是福至心靈,母子倆以三塊銅錢換回稻種,將鸡毛插在竹筍殼上挂在秧地邊,儼然一隻捕食鳥、鼠的巨鷹在鎮守護衛,果然鳥獸再不敢侵害。此后他們用銅錢插上鸡毛和香火拜祭土地廟,因拋耍時極感好玩,便當球拍打娛樂,香火球從此誕生。壯族香火球以鸡毛、香、銅錢、筍殼、竹筒制作,狀如羽毛球而又較羽毛球漂亮。香火球娛樂活動的場地一般長約十步,寬五步,中線兩端各豎一根竹竿作支架,高度5尺,中間橫一根細長平直的竹竿代「網」,場地以繩圈起,與沙灘排球無异。參與人數可多可少,以場內不擁擠為宜。

 

[责任编辑:劉宇婷]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