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在伦敦 重新领略晋人之美

2014-08-18
来源:

   在伦敦 重新领略晋人之美


  《女史箴图》亮相 装裱被诟病
 
  魏晋南北朝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着迷的时代。尘封多年的晋代顾恺之(传)《女史箴图》今年夏天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公开亮相,展期只有一个月。对中国观者来讲,除了国宝流失域外的痛楚,也是一个重新发现与领略「晋人之美」的过程。不过,令人痛心的是,大英博物馆将好好一手卷《女史箴图》割裂开来,裱褙成平板式多段进行展示,这在中国文物界是不可想象的。
 
  哀而不伤的晋人风味
 
  在尘封多年后,大英博物馆所藏晋代顾恺之(传)《女史箴图》特展终於穿插於大英博物馆「中国绘画集萃:长江行旅」大展中对外展出,虽展期仅一个多月(从2014年6月4日-7月16日),然而於《女史箴图》意义却极大,一方面是大英博物馆为此特别整修了91号展厅「墨香堂」,用於长期陈列中国古代书画等。100多年前从中国圆明园流失的《女史箴图》从此将一直安放在展厅中央的陈列柜中,且每年只公开展出一个月,其余时间则原地避光保存。
 
  颇有意味的是,就在100年前,大英博物馆历史上第一次将其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公开展览时,正是《女史箴图》第一次公开亮相。
 
  《女史箴图》,这一皇皇名迹在大多情况下被认为是顾恺之作品的唐摹本,事实上,即使读其印刷本,再对比考古所见的南北朝壁画漆画,其风神气韵实在是宋摹《洛神赋图》、《斫琴图》等无法相比的。因为《女史箴图》上的「顾恺之画」四字,顾恺之也是中外绘画史上有作品可以考证与争论的第一位知名画家。
 
  而所谓的「晋人之美」,正是那个时代透过各种人物所呈现出的真正中国文化精神,即以本真之心,以真性情追求人生的至真与自由。魏晋人以狂狷来反抗这乡原的社会,反抗这桎梏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向自己的真性情、其血性里掘发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彼时以「痴绝」闻世的顾恺之当然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八国联军进京时盗走
 
  对於《女史箴图》如何流传到大英博物馆,据传,乾隆去世后,《女史箴图》一直被收藏於紫禁城建福宫花园,慈禧太后时期被移往颐和园。1899年义和团事件,第二年八国联军进京,驻颐和园的英军第一孟加拉骑兵团的克劳伦斯K狺约翰逊上尉趁乱将《女史箴图》盗走,约翰逊上尉的家人后来辩称《女史箴图》是一个被约翰逊救过的贵妇的赠品。
 
  约翰逊1902年回到伦敦后,并没有意识到《女史箴图》的价值,他把《女史箴图》拿到大英博物馆想让馆员给画轴上的玉扣估价,大英博物馆绘画部的管理员Sidney Colvin 和他的助手Laurence Binyon意识到了这幅画的价值,於是以25英镑从约翰逊手中购得。1912年,大英博物馆户佣日本画家杉崎秀明和漆原木虫制作了100份木板复制品。1914年到1915年期间,《女史箴图》被分割成两长段和一小段保存,第一段包含9幅场景的原作,第二段包括了其他所有的后来添加部分,第三段是邹一桂的画作。
 
  画卷被截成多段裱制
 
  《女史箴图》是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即画有12段,现仅存9段,绢本设色。《女史箴图》画之主体部分并不长,「彤管芳」系乾隆所书,是这一画卷在清宫时的引首部分--大英博物馆却将好好一手卷《女史箴图》割裂开来,裱褙成平板式多段进行展示。「彤管芳」外,依次展出的还包括乾隆画兰图、金章宗女史箴文、项子京跋、乾隆跋。而《女史箴图》乾隆时的卷首仿制缂丝包首( 上面原有「顾恺之画女史箴并书迹」墨迹,裱时被去除)、卷末《邹一桂松柏图》(墨色颇佳,画却无生气),均分别截断开,这在中国文物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展示一方面对画作本身会有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从展示的逻辑来说也相对混乱。
 
  对於截成多段裱制的原因,大英博物馆研究员史明理说,这缘起於1914年至1918年间,大英博物馆的纸质与绘画修护师Stanley Littlejohn开始将画作裁成四段,其中,画心部分是从前题记隔水和后题跋隔水中分离出来,装裱於镶板上,采用此类装裱方法的画绢,表面不易造成皱痕和断裂。相较於卷轴镶板上的绘画,却受到较少的保护,易於暴露於光线之下或受其他环境影响。大英博物馆对於《女史箴图》的装裱被其称为「日式折屏手法」,应用了「日式折屏手法」的《女史箴图》自入藏大英博物馆至今约百年,已经能够看到明显的开裂与掉粉的「病徵」。
 
  此种装裱与保护古代书画的做法,在中国的博物馆并未有所发现。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陶喻之表示:「将中国古代书画割裂成几个部分并且装裱在木板上的做法,无异於在破坏文物,对书画作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受日本鉴藏顾问影响
 
  或许是100年前特有的历史背景导致了大英博物馆这种乖张的装裱中国书画的形式。原故宫博物院副
 
  院长杨新曾於2001年
 
  在大英博物馆近距离观摩《女史箴图》,他谈道:「英国人按照西方的形式来对这个作品进行了改造。它就是像油画一样应该是挂在墙上的,所以他把这个《女史箴图》一段一段就截下来了。」
 
  分析欧美博物馆「无意中」损害中国古书画的原因,其中或许有当时来自日本的文物鉴藏与书画装裱者的误导。旅日古书画修复大家陆宗润表示:「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於欧美的博物馆於上世纪初在中国书画收藏方面主要受到从日本去欧美的第一代艺术品鉴藏顾问的影响,那时候还没有中国学者介入西方博物馆体系,日本顾问这种想当然地把中国古画装裱在木板上的做法使文物受到了伤害,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展示之后,木板会裂开,而中国画通常都是绘於绢或纸上的,也会随着木板的裂开而开裂。」在去年大英博物馆召开的关於《女史箴图》的研讨会上,大英博物馆方面本身也对大约100年前的这种错误表示后悔,然而因为这一过程已不可逆了,尽管现在动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分析其损毁情况,但也无法从根本上逆转这一过程了,所以目前只能采取权宜之计,用折中的方法,不作为永久展示品,一年展示一个月,平时入库进行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