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陈勇:香港未来50年靠新界

2014-08-14
来源:

    推动旅业·发展商业·解决住屋

  陈勇:香港未来50年靠新界
 
  【香港商报讯】记者林骏强报道:本报《新界专刊》出版一周年之际,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陈勇接受本报访问,畅谈新界发展大势。他不讳言香港「未来50年靠新界」,又称新界东北、大屿山等发展计划,既可推动旅游业及商业发展,亦可解决本港的住屋问题;他期望无论是新界还是全港,都能抓紧国家发展机遇,分享经济成果。
 
  过去靠港岛 中段靠九龙
 
  新界占全港九成土地及逾半人口,但经济活动跟港岛、九龙却相差太远,陈勇坦言:「过去靠港岛,中段靠九龙,未来50年靠新界﹗」新界在本港未来发展占□重要角色,他称如果本港不能有效运用新界资源,会「前途有限,後患无穷」。
 
  陈勇形容,新界东北、新界西北、大屿山等发展计划,均是本港再次腾飞的契机。他分析道,港珠澳大桥快将通车,而新界边贸城的概念亦慢慢会实现,用以分流不同的旅客;他说如做到潮水式管理及分流,不仅不会影响市民,反而可增加本港接待旅客的能力。
 
  大屿山发展 旅业先受惠
 
  本年初获委为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委员的陈勇,续指大屿山的发展对本港经济、青年人就业等方面都有利,因为「蛋糕大了」。旅游业会首先受惠,因为该区接近国际机场及深圳的机场,珠三角西部、澳门的游客会经过香港;而随□港珠澳大桥落成,政府亦会□力推动桥头经济,於该区发展「经济岛」的模式,既可减低北区、元朗等地的压力,也可带动购物及不同景点的人流。
 
  不时接触街坊的陈勇直言,大部分大屿山居民都希望、欢迎地区尽快发展,不少街坊都认为港岛、九龙已发展良久,而大屿山亦暂不能提供足够就业机会,居民工作都要长途跋涉出九龙、港岛,如果大屿山发展,他认为可再为地区提供职位,并注入动力。
 
  料愈来愈多公司迁新界
 
  陈勇又称,新界可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他举例东涌等地沿海用地,可再建公共房屋,令数以十万计等待公屋的市民可以上楼;他又预计随□新界发展,将会有愈来愈多公司进驻新界,如迁入大屿山。他指港岛写字楼租金属「天价」,不少中小企的利润只能交租,他认为为减成本及分流,不少公司长远会流入新界。
 
  不过,他担心本港激进氛围阻碍新界发展。他批评并非新界居民的反对派,只提假大空的理念阻碍发展;他称保育、发展本身可并行,惟不可出现极端情况,希望各界要顾及民生;他直斥反对派於立法会就新界东北发展计划无理「拉布」,几乎令前期研究不通过。
 
  冀新界搭上「经济快车」
 
  陈勇狠批反对派自相矛盾,指他们「明知市民肚饿,却阻他们进食」,这不仅是「政治自杀」,也是「经济自杀」。他更说,此风长下去,只会变为政治「沙士」,令香港沦为政治「疫区」。他亦称,本港旅游业是其中一道经济支柱,本土派不分青红皂白赶客,吓窒游客,如情况扩大会令本港「流血、入肉」。他说大中华腾飞,可令本港上这趟「高铁」受惠,期望新界亦可紧扣这形势,令本港可於「经济快车」上分享成果。
 
  赞扬《新界专刊》目光远大
 
  【香港商报讯】记者林骏强报道:本报是本港首份专注新界发展的媒体,特设《新界专刊》。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陈勇赞扬,本报是业界的开荒牛,对本港发展的目光十分长远,「先知先觉」,是有承担的媒体,十分高水准;他亦建议本报在专刊增设分区的版面,亦可增设衣食住行及学校的专版,务求做到更细致。
 
  对香港发展大势有承担
 
  本报《新界专刊》出版一周年,陈勇接受本报访问时赞扬,本报是传媒业界的开荒牛,投放不少人力及资源於新界的报道,目光十分长远,对香港的发展大势、未来都有承担,形容本报关於新界的报道高水准;他又留意到,随□新界发展,不少媒体的报道方向,都慢慢朝□新界的大方向走。
 
  陈勇分析,媒体有此转变,因为新界无疑地靠近内地,亦是本港发展的「发动机」;他笑言,本报是「先知先觉」,也相信普罗大众会愈来愈重视新界;他亦希望,各媒体於新界的发展上,可以齐头并进。
 
  献策按区分版面更细致
 
  陈勇点出本报新界专刊大方向把握准确,但同时建议专刊可细分区域版面,如前5版涉及整体新界区,後3版则可细分区域,如新界东、新东西等,长远可细分9个区,这样可做到更细致;他亦建议本报可增设「衣食住行」专版、学校专版,亦认为可同时兼顾城乡两方面的报道。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