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0

城隍文化回歸羊城

2014-08-25
来源:香港商报

     上周,廣州都城隍廟恢復了在羊城中斷近百年的城隍聖誕慶典活動。擔任住持的車高飛道長告訴本報記者,城隍是神話中守衛城池的神,周代臘祭八神中的「水墉」就是城隍神的前身。后來,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后,城隍便逐漸從單純的城池守護神,演化為護國安民、懲惡揚善并管領陰間亡魂的神明,其信仰以及所衍生出來的各種的習俗,有著極其深厚的城市文化內涵。香港商報記者 杜潔菡

  粵地城隍650百年

  農历七月二十四日,即新歷8月19日,是廣州城隍誕辰。此前一天晚上,廣州都城隍廟正門前便上演了四幕神功戲,并於城隍誕正日舉辦了城隍朝科,以及恢復打底氣、拜頭炷香、公共義診、派齋麵等傳統慶賀城隍聖誕的民俗活動。

  慶典傳統中斷近百年

  廣州都城隍廟住持車高飛道長表示:「在傳統社會,城隍廟都會在城隍誕舉行科儀及請戲班演戲酬神。但自從1920年廣州城隍廟遭遇拆廟建街后,城隍誕就從當地人的民俗生活中消失了。農历七月二十四日的城隍誕,是過去近百年來的首次城隍誕;前一夜上演的神功戲,也是1949年以來在廣州城內的首度重演,有《八仙賀壽》《獨唱紅鸞喜》《七月七日長生殿》和《海瑞碎輿輦》等折子戲。打地氣則是舊時廣州地區的一種民俗風氣,在城隍誕前一天晚上,人們相信躺在廟里的地面上能夠與城隍爺更接近,可得他庇祐身體健康,此時許下的許願也更容易靈驗。」

  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參加,曾經冷落多年的城隍廟漸漸凝聚了以往的人氣。

  一廟三城隍

  實際上,這間位於廣州越秀區的城隍廟大有來頭。它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時嶺南最大城隍廟,在清雍正年間更被皇帝批准升格為可接受省級官員拜謁的「都城隍廟」。

广州都城隍庙供奉着劉龑、海瑞和杨淑山三尊城隍爷

  「當時有一年廣州大旱,城隍廟舉辦了求雨的法會,次日便大降甘霖,時任廣東觀風使的焦祈年於是奏請雍正帝,將廣州府城隍升格為管轄全省的『都城隍廟』,建築規模宏偉。」車道長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已知的都城隍廟有5座,分別在北京、西安、山西長治、台灣新竹以及廣州。

  遺憾的是,民國初年孫科大修馬路,都城隍廟大部分建築被拆除,再后來則是長達數十年被徵用為工廠;直到2010年10月31日才修繕一新,重新開放。重修的廣州都城隍廟大殿里供奉著南漢國建立者劉龑、清官海瑞和楊淑山三尊城隍爺像,兩旁是精美的壁畫《開天辟地神仙卷》,共繪了132位神仙,成為新的羊城一景。 

  曾經的城市救星

  中國古代的城市,一半用土築城牆,四周挖有護城的塹壕。因此,在《辭海》里,「城」是指挖土築起的高牆,「隍」是指沒有水的護城壕,而「城隍」則被解釋為「護城河」之意。古時人們認為與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靈護祐,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    正史中有據可查的祭祀城隍神記載,最早可見於《北齊書狺慕容儼傳》,里面提到南梁大將侯填和任約率兵攻打郢城(今湖北江陵縣北),北齊守將慕容儼鎮守郢城,「城守孤懸,眾情危懼,儼導以忠義,又悅以安之。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於是,「順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請,冀獲冥祐」。這表明在南北朝時已有城隍廟。地方誌中記載城隍廟出現的時期更早,明代嘉靖《太平府誌》就有文曰:「城隍廟在府城流坊,赤烏二年創建。」太平府,今蕪湖;赤烏是三國時吳國孫權的年號,若此記載可信,則說明三國時已有城隍廟了。

  唐以后,城隍的祭祀已相當普遍,包括杜甫、韓愈、張九齡、杜牧、李商隱等文人雅士,都曾撰寫《祭城隍文》。隨著城隍在民間影響日盛,道教也將城隍神納入自己的神靈體系。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編纂的《道門科範大全集》中就有在齋蘸請神儀式中開列城隍的法位的記載。此后,城隍神漸成為道教遵奉的主要冥界神靈之一,許多法事活動都要請城隍神到場。

  以信仰使人知畏而絕妄為

  「城隍在早期是以城池為象徵的自然神。大約到宋代才開始『人格化』,如北京以明嘉靖年間彈劾嚴嵩被害的楊椒山為城隍神,他也是廣州城隍神;蘇州則是以戰國時楚國公室大臣春申君黃歇為當地城隍神……這些歷史人物都是賢臣或護城有功的名將,所以在死后能得到他們的祭祀。」車高飛道長說。

  同樣也是從宋代開始,城隍爺被并列入國家祀典,朝廷規定,新官到任三日內必須至城隍廟齋宿,一是要向城隍發誓「忠君愛民」,二是要在夢中請教境內是否有懸而未決的冤案,之后才能走馬上任。自此,城隍從單純的一州一縣的地方守護神,逐漸演化為護國安民、懲惡揚善并管領陰間亡魂的舉國崇奉的神系。

  這種制度被明太祖朱元璋進一步強化:他一登基就大封天下城隍神爵位,分為王、公、侯、伯四等,歲時祭祀,分別由皇帝及府州縣守令主之。他說:「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他的兒子朱棣也贊同設城隍廟「以鑒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俾幽明舉不得幸免」。

  承載世俗禮教精神慧命

  由於城隍神是由清官名臣擔任,他們身上折射出善惡報應及忠良孝悌等道德觀念,因此,城隍廟自然也就承擔起教化功能。各地城隍廟往往有各種警世楹聯,如「善來此地心不愧,惡過吾門膽自寒」,「陽世奸雄積善作惡皆由己,陰曹地府古往今來放過誰」,其教化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此外,在城隍巡城的傳統廟會中,有文武判官、牛頭馬面、黑白無常隨行,鳴鑼開道、鼓樂齊鳴,所到之處民眾設香上貢、祈求護祐,而這也是對為非作歹者一種有效的震懾。

  「城隍信仰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城隍廟又大多地處城市中心,故各地城隍廟往往香火旺盛、信眾如潮。由此而興起的廟會,往往會成為當地民俗文化的傳承中心,從而匯集了各種地方戲曲和民間工藝。所以,在中國傳統社會,城隍廟在承載當地世俗禮教精神慧命的同時,往往又繼承了當地最原生態的文化傳統,從而成為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之靈魂所在。」車高飛道長說。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