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0

陈茂波:港府积极推展长远土地供应

2014-09-03
来源: 香港商报

   编者的话

  政府出招调控楼市,无疑楼价升幅有所放缓,达到稳定楼市的目标。然而,收紧按揭、推出新的买卖印花税、调高印花税等措施,其目的是暂时纾缓楼价升势,以及暂时压抑需求而已,不能无了期实行。其实,楼价高企,住宅供不应求,更深层原因是与政府土地政策有关。
 
  本报特地邀请多位政、商、学界等猛人於《财经周刊》撰稿,分析当前地产发展。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撰文介绍政府的土地发展鸿图大计时,开宗明义说道,香港需要开发土地以满足市民所需,政府定下10年47万个单位的建屋目标;但有学者更认为当局应制订出未来10年土地供应计划。又有发展商认为,当局应放宽不合时宜的地契条款和规划限制,政府必须有效利用这些土地去纾缓土地荒。
 
  近月本港楼市再度炽热起来,政府会否再出招调控楼市成为焦点。中文大学未来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姚松炎认为,由於早前政府放宽DSD,故不会在短期内再收紧措施,料仍然会按兵不动。除非楼价有双位数增长,则另作别论。
 
  不过,以双辣招调控需求的做法,被部分市场人士批评为干预市场,发展商认为若需求长期被管理,将与本港一直表扬的自由市场背道而驰,亦窒碍了市民置业的正常需求。政、商、学界业界人士的文章中,对当前土地政策提出一些真知灼见。今期《财经周刊》,汇聚多位猛人的文章,正好让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目前本港地产市场、政府政策的情况,值得一读。
 
  政府积极推展 长远土地供应

  发展局局长陈茂波
 
  「香港需要增加土地供应以满足市民生活所需,并支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相信大部分市民都认同。就短中期而言,政府订下了10年提供47万个住宅单位的新建屋目标,并正全力进行更改土地用途和增加发展密度的工作,同时亦继续为各项经济活动、社区设施和基建配套物色用地。
 
  放眼未来,各项增加长远土地供应的工作绝不可以怠慢。汲取香港过去的发展经验,我们实在有必要持续而稳定地增加可发展的新土地。」
 
  香港的长远土地需要
 
  香港的人口和住户数目自战後开始急速上升,市民对房屋、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土地需要亦日益殷切。自1970年起,政府透过移山填海等造地方法建设多个新市镇,在这数十年间大幅增加了香港的可发展土地面积,正好配合经济的急速和多元发展,并为市民的住屋和各项生活需要提供庇荫。然而,近十年间,尽管香港的人口和住户数目仍然持续上升,监於各项因素包括期间经济环境的变动,香港新增的可发展土地面积却大幅放缓。
 
  根据统计处的最新估算,香港未来的人口增长速度的确较之前减慢。然而,我们亦不可以忽视香港住户数目和平均住户人数的变化。香港家庭住户数目预计会由2001年的约205万户,增至2041年的约305万户。同时,平均住户人数亦由2001年的3.1人,下跌至2041年的2.7人。市民对住屋的需求,无疑只会继续增加。过往的经验亦告诉我们,随着生活质素的改善、社区设施的增加、交通网络的完善、经济活动的发展等,社会对可发展土地的需要,只会有增无减。
 
  香港最新发展的一个新市镇——东涌,由开始兴建至今已超逾20年。由2011年至2041年,香港人口预计增长约137万,即平均每十年增加40多万,与沙田新市镇(不包括马鞍山)的人口相若,即每十年我们便要开发一个与沙田规模相若的地方。简而言之,如果今届政府再不急起直追,再不积极推展新发展区、新市镇和其他长远土地发展项目,我们将来便无法应付持续的住屋需求,以至香港整体发展的需要,更遑论改善市民居住空间的愿景。
 
  我想强调的是,开发新土地不单只是为了兴建更多住宅单位,而是要提供一个完善的社区予市民安居乐业。因此,我们亦要同时预留土地修桥筑路、提供基建和公共设施,并发展不同经济活动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亦是我们过往发展新市镇的一贯做法。
 
  积极推展各项长远土地供应项目,是政府应尽之责,亦是香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接下来,让我扼要介绍其中几个项目的最新进展。
 
  新发展区
 
  新发展区是香港长远土地供应的主要来源,现时规划中的有新界东北(即古洞北、粉岭北)和洪水桥。我们会先推展古洞北和粉岭北两个新发展区,提供合共约6万个住宅单位,其中六成为资助房屋,并提供约37700个就业机会。有关主要建造工程预计可在2018年开展,目标是供首批居民在2023年入住。
 
  洪水桥新发展区现时亦建议兴建约6万个住宅单位和约10万个就业机会。我们正根据有关技术评估及先前收到的公众意见,拟备「建议发展大纲图」,为进一步的社区参与活动作准备。
 
  东涌新市镇扩展
 
  随着港珠澳大桥和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预期落成,大屿山尤其东涌是前往海外目的地和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为探讨扩展东涌新市镇成为一个更具规模的社区,及掌握未来经济机遇,为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规划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正积极进行《东涌新市镇扩展研究》。
 
  考虑到早前所收集的公众意见,并平衡各方面因素後,我们为东涌的扩展制订了「建议发展大纲草图」。扩展区的面积超过200公顷,将提供约4万8千个住宅单位,而首批居民预计最早可於2023年迁入。东涌东亦会建设一个商业枢纽区,提供约85万平方米办公室、零售和酒店楼面面积,预计可创造约4万个职位。第三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刚正式开展,欢迎市民於今年10月底前向我们提出意见。
 
  发展大屿山
 
  正如上述,港珠澳大桥和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的落成,将令大屿山成为粤港澳三地的区域交通交汇点,并带来发展机遇。当中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占地约130公顷,是香港和珠三角西部间的门户,可作商业及其他例如零售、餐饮、娱乐和酒店等发展。我们正向立法会申请拨款,计划明年第一季开展有关可行性研究。
 
  小蚝湾及欣澳是 「优化土地供应策略︰维港以外填海及发展岩洞」中其中两个具潜力的近岸填海地点。
 
  欣澳有潜力透过填海发展(总面积约60至100公顷)成为区域旅游娱乐及商业枢纽,与大屿山其他旅游景点产生协同效应。此外,欣澳亦有潜力作综合商业发展,创造商业及就业机会,惠及东涌新市镇以至全港。我们计划於2014年年底向立法会申请拨款进行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欣澳填海的相关规划及工程研究期望可於2015年年初展开,并在2017年初完成。
 
  小蚝湾填海区的总面积约100至150公顷,邻近一个地铁车厂,距离香港国际机场约十五分钟路程。我们持开放态度去听取将来土地用途的意见。监於公众对大屿山北面水域中华白海豚及海洋生态的关注,我们会待进行中的累计性环境影响评估完成後,才会为小蚝湾填海订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香港岛与大屿山之间的中部水域,在地理上具有潜力兴建一个或多个人工岛。透过提供便捷的交通基建,可加强与现有市区的连系,发展成「东大屿都会」,作为香港新的核心商业区,为市民提供多元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空间。当局亦正向立法会申请拨款,以期在明年第一季开展策略性研究。
 
  行政长官在《2014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的「大屿山发展谘询委员会」,除政府代表外,成员现时包括共21位相关专业人士、业界代表、学者、议员和地区人士。身为主席,我期望委员会可在平衡持续发展和保育,以及地区需要的原则下,筹划大屿山发展的策略。
 
  总结
 
  其他进行中的长远土地供应项目,还有研究在屯门龙鼓滩、青衣西南、沙田马料水及西贡进行填海,岩洞和地下空间发展,相信大家都在不同场合和透过媒体有所了解,我在此不赘了。
 
  我希望藉此机会再次呼吁社会各界可以放下自身利益,支持各项增加短、中及长期土地供应的措施。政府明白要增加土地供应,难免要作出艰难的选择和取舍,但我相信只要大家一同迎难而上,香港的成功故事定可继续写下去。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