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0

萬國博覽會:焉支山下的帝王「盛宴」

2014-09-22
来源:香港商报

 

  1400年前的農历六月,甘肅省山丹縣的焉支山上演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商品盛會、經濟盛會、政治盛會,這就是全世界最早的「萬國博覽會」,隋王朝的第二代君主隋煬帝楊廣率領文武大臣,在這里宴請西域三十餘國王臣,并陳列中原物品,盛况空前。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中原帝王在甘肅境內親自主持的重大政治經濟活動,開了世界博覽會先河。漆子揚

  裴矩激勵隋煬帝西巡

  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縣初建於漢武帝時期。張騫鑿通西域后,山丹不僅成為西域各國與中原進行商貿活動的重要中轉站,也是中原王朝的重要軍事戰略要地。

  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選派吏部侍郎裴矩第二次前往甘州(今張掖)掌管互市,主持中西貿易,聯絡西域商人,為將來重新開通絲綢之路做準備。裴矩對煬帝經略西域、開闊邊遠的期望心領神會。早在大業元年接受隋煬帝詔命,到張掖監護貿易時,就利用一切機會深入調查河西各地的地理、政治、風俗、文化、商貿等,整理撰成《西域圖記》三卷,獻給隋煬帝。楊廣欣喜若狂,一下子激發了開通西域的興趣,并將經營西域事宜悉數委任於裴矩。隋煬帝巡幸甘肅,威懾西域諸國,打算在張掖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想法大概萌動於此時。

  裴矩掌管貿易后,「西域諸胡多至張掖交市」(《資治通鑒》卷180),他充分利用與胡商的良好關系,招引西域諸國來長安、洛陽互市貿易,并傾心交結西域使者。他又選擇了以漢人為主體的高昌(治地在今新疆吐魯番東)、伊吾(今新疆哈密市)兩個地方政權作為外交突破口,派遣使者,用重利吸引他們到中原朝覲,「說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設等,麴以厚利,導使入朝」(《隋書·裴矩列傳》),然后再以此為例促使西域其他政權歸附中華。這也為萬國博覽會的舉辦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草原深處的盛會

  大業五年(公元609年)正月,隋煬帝在鐵軍護衛下離開國都洛陽,浩浩蕩蕩開始了西巡河西的旅程,隨行的有文武官員、宮女后妃、僧尼道士、舞樂百戲演員等,規模和大業四年北巡五原不相上下。這是他一生8次巡視的第4次,也是意義最重大的一次。

  隋煬帝一行沿渭河,越隴山,四月初到達今甘肅省渭源縣。五月初,從今臨夏市積石山縣大河家臨津關渡過黃河,到達青海樂都。為了向當地羌人誇耀自己的軍事才華,隋煬帝決定「陳兵講武」,他下令調遣元壽、段文振、楊義臣、張壽等率大軍從四面合圍吐谷渾部,戰事歷時月餘,吐谷渾除可汗伏戎等數十騎逃脫外,幾乎全軍覆滅,仙頭王率領十餘萬人歸順隋朝。隋煬帝選定焉支山召見宴請西域王臣,有意向他們宣示自己對西北邊疆的戰略意圖。

  六月二十一日,博覽會正式開幕,躊躇滿志的隋煬帝親臨焉支山觀風行殿,盛陳國內文物。究竟當時展出了什麼,不得而知,但我們相信展品足以震撼西域王臣的靈魂,他們通過展品深深感受到中原帝國的強盛與富足。展覽會不僅僅限於物品展覽,隋煬帝還在觀風行殿設宴款待各國王臣,隋煬帝的宴會大廳觀風行殿系行宮的一部分。據《隋書·閻毗列傳》,殿內臣閻毗「從幸張掖郡」,焉支山行宮大概由閻毗負責搭建。行宮由六合城、六合殿、千人帳三部分組成《隋書·禮儀七》,其中六合殿也就是觀風行殿,可容納數百人,宴會場面十分宏大。

  二十三日,博覽會再次迎來高潮,心情歡悅的隋煬帝大赦天下,宣告免除隴右地區的賦稅徭役一年,他經過的地方免除兩年。興致勃勃的楊廣在文武大臣和諸國王臣簇擁下,效法秦皇、漢武封禪泰山的禮儀,以君臨天下氣概登上焉支山峰頂,祭祀天地神靈,保祐中華國運昌盛。隨著裊裊香烟,歷時約一周的萬國博覽會緩緩落下帷幕。

  西巡與博覽會的戰略效應

  隋煬帝一生仰慕秦皇漢武,焉支山博覽會,在拓展邊土、發展經濟、強化軍事、提高河西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地位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深遠的戰略效應。西巡與博覽會充分展示了隋帝國國力的強大。

  博覽會期間,在一片祥和吉慶的歌舞聲中,高昌、伊吾獻地千里,煬帝下令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再次將青海、新疆等地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這一史實充分說明大西北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人民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元素。隋煬帝西巡解除了突厥和吐谷渾對隋王朝的威脅,解除了他們對絲綢之路黃金地帶的河西走廊的控制騷擾,對西域諸國產生了巨大的威懾效應;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昭示了隋帝國的強大威嚴和凜然不可侵犯,有利於西部邊陲的安定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博覽會展現了隋帝國友好大氣、希望構建西北邊地和諧關系的戰略意圖,也展示了中華民族好客熱情、不計前嫌的優良傳統。絲綢之路再次暢通無阻,西域三十餘國紛紛歸服,君王使臣商客相繼到敦煌、張掖、涼州、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地訪問參觀、經商,促進了中西貿易的繁榮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作者:甘肅省政府文史研究館研究員)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