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常熟散發著獨特而迷人的魅力,在眾多文人墨寶、歷史古蹟的映襯下,煥發出新時代的人文藝術氣息。如今的常熟城內,古橋、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交織著古樸的風采。四鄉村鎮,處處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隨處可見。常熟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
常熟文脈、源遠流長,不僅誕生吳文化始祖祖仲雍、南方夫子言偃、清初文壇領袖錢謙益、畫聖王翚、兩朝帝師翁同龢等一批歷史聞名的文化大家,也孕育了虞山琴派、虞山畫派、虞山印派、虞山藏書派等著名的文化流派。
虞山藏書派始於宋、終於民國,有史可查的藏書家超過500位,留有名字的藏書樓過百座,所收藏的古籍無論數量還是品質,都在國內藏書界占有重要位置。明清時期,常熟已經成為私家藏書中心地,曾收藏有大量珍本、善本、海內孤本。被譽為晚清四大藏書樓之一的鐵琴銅劍樓、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刻書家毛晉、中國第一部藏書理論著作《藏書紀要》,都誕生於此。新中國成立初期,鐵琴銅劍樓捐贈4000多冊各類古籍善本於國家圖書館。袁同禮在《明代私家藏書概略》中也說:「自嘉靖以降,海宇平定,私家藏書極稱一時風尚。……萬历以后私家藏書,當以海虞為最盛。趙琦美之脈望館、錢謙益之絳雲樓,以及毛晉之汲古閣,均以藏書雄視於東南。」
明詩壇領袖、虞山詩派宗師錢謙益是虞山藏書流派的代表,而錢氏藏書來自劉鳳厞載閣、錢谷與錢允治父子懸罄室、楊儀七檜山房、趙用賢子趙琦美脈望館等藏書,虞山藏書流派可以說崛起於明嘉靖以后,明末清初以錢謙益為代表的虞山藏書流派真正形成具有輻射和影響力的獨特流派。
虞山派藏書家開崇尚宋元版之風,加之常熟富饒之地,士民殷實,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購求古本,所藏宋元本特多,如今傳存和入藏國庫的宋元本,大多經虞山派藏書家遞藏。錢謙益曾接受絳書樓焚餘之書,其宋刻書「可當絳書樓之什三」,藏書多至4180餘部。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達10.4萬卷,且多宋元秘本、孤本。陳揆的稽瑞樓所藏不下10萬餘卷,多罕見之本,唐代以前的著作略備。鐵琴銅劍樓,近代四大藏書樓之一,它見證著吳地私家藏書的輝煌和衰退。
鐵琴銅劍樓以藏書品質高、數量多而著稱於世。藏書過程歷經200年,五世傳承,可以簡單的概括為十字:「讀書、藏書、刻書、護書、獻書」。而由此形成的習俗、風尚和藏書家們主體的潜層心態,豐富了地域文化的積澱。香港商報記者杜林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