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0

沒有法度就是亡國之道

2015-03-0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秦王不惜發兵攻韓,只為了一個韓非子,那這個韓非子到底有何能耐呢?

  在先秦諸子中,韓非子是個非常務實的人。治國不務實可不行,尤其在戰國時期。

  韓非子非常欣賞墨家學說的務實這一點。楚王有點看不起墨家,說墨子的言辭太樸素了,沒有什麼文采,韓非子引用了兩個故事來回應。

  從前秦伯把女兒嫁給晉國的公子,這叫結為「秦晉之好」。送了不少金銀珠寶做陪嫁,僅僅是跟著陪嫁出去的婢女就有70人。到了晉國,沒想到,晉國的婆家人喜歡陪嫁的妾而看不起他的女兒。韓非子諷刺說,這個人可以說是善於嫁妾,不能叫做善於嫁女兒。秦伯嫁女,這叫主次不分。有一個楚國人在鄭國賣寶珠,可是他不在寶珠上下工夫,卻在盒子上下工夫。用木蘭做盒子,每天用肉桂和花椒這兩味香料熏過,又用珊瑚、珠玉裝飾,到了集市上,人家買下了他的盒子,而把寶珠還給了他,因為盒子更值錢。買櫝還珠,這叫表里不分。韓非子認為,墨子傳播先王之道,是有一說一,用不著花哨。如果把文采修飾得很華麗,就怕人們會記住文辭的華麗而忘記了它的內在價值。

  韓非子深深懂得,真理是素樸的。和氏之璧,不飾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如果一個君王喜歡浮誇的言辭而不考慮是否合乎法度,愛好文采而不求實用,那就是亡國的徵兆。

  難道真有君主喜歡華麗的言辭而不求實效嗎?

  有啊!有個魯國人跟隨國君打仗,別人都奮勇殺敵,他倒好,三次上陣,三次逃跑。孔子問他是什麼原因,他說:「我上有八十歲的老父親,我如果戰死了,就沒有人供養他了。」孔子聽說他是孝子,就提拔他做了官。

  韓非子反問:天下誰沒有父母要供養?如果人人懼怕上戰場,臨陣脫逃,國家不亡才怪。由此看來,父親的孝子成了君王的叛臣。如果君王被這種孝道的言辭所迷惑,使國家的利益讓位於私人的訴求,那國家必然滅亡。在他看來,這叫儒者以文亂法。

  韓非子分析問題講究邏輯,條分縷析,非常務實,就像司馬遷在《史記·韓非子列傳》說的,「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

  在先秦諸子中,韓非子對儒家其實非常了解,他老師荀子就是儒學大家。他繼承了老師荀子的衣缽,但他走得更遠。他跟老師一樣,不喜歡空談仁義心性的孟子之學,認為仁義惠愛不是治國之道。

  有一次魏惠王問他的大臣卜皮,「我的名聲怎麼樣啊?」卜皮回答說:「大王的名聲很好啊,人人稱贊大王仁義惠愛」。魏惠王很高興地說:「我的名聲這麼好,國家該大治了吧!」卜皮回答,「要亡國了。」魏惠王不理解:「仁惠是行善,行善怎麼會亡國呢?」卜皮說:「大王心太軟。講仁義惠愛,輕易賞賜,那麼無功的人就會得賞,大王又不忍心責罰,那麼有罪的人就不會得到懲罰。無功得賞,有罪不罰,不亡國是沒有道理的。」

  治國不能用仁義惠愛之道。沒有法度,就是亡國之道。

  韓望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候任外交官,長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兩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著有《善與美的人性》、《人文頌》等。中央電視臺理論專題片《道德的力量》的主要撰稿人之一,《深圳市民行為道德規範》的主要執筆人之一。自2005年起兼任深圳電臺新聞頻率FM89.8《希望對話》欄目的嘉賓主持,講述先秦諸子超過300講。2014年中華書局出版《韓望喜正解中華經典》。韓望喜個人網站:www.hanwangxi.com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