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學課堂上,一名小學生在認真誦讀。
【香港商報網訊】「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朗朗上口的《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中華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而《百家姓》則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它們都是中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近日深圳福田區圖書館舉辦的第50期讀書沙龍為市民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千字文與百家姓之間的關系。香港商報記者黃鶯
此次活動邀請了于海林為現場聽眾講解「千字文百家姓」,活動現場擠滿了前來聽講的市民。當代儒商指畫院創始人于海林,自幼隨父學畫,為現代指畫巨擘潘天壽潘老最后一個弟子,于海林對國學亦頗有研究。于海林為大家普及千字文與百家姓之間的關系,于海林稱,《千字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百科全書,《百家姓》實際上按照《千字文》的文體編纂而成。
《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
《百家姓》最早出現在五代十國期間,它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流傳至今,影響極深:它所輯錄的幾個姓氏,體現了中國人對宗脈和血緣的強烈認同感。姓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是世界上「尋根意識」最重的族群。《百家姓》在歷史的衍化中,為人們尋找宗脈源流,建立血親意義上的歸屬感,幫助人們認識傳統的血親情節,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據,它是中國人認識自我與家族來龍去脈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獻基礎藍本。
「趙錢孫李」的排序由來
于海林表示,在《百家姓》中每一個姓氏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他還詳細講述了《百家姓》中「趙錢孫李」的排序由來。北宋初年,江南吳越國的國王錢弘俶
歸降北宋王朝,北宋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非常高興,特意為錢弘俶重新編修了《百家姓》。錢弘俶又名錢,他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最后一位國王。南唐滅亡后一個多月,北宋王朝鑒於錢弘俶的忠心和功勞,決定和平統一吳越國,下聖旨令錢弘俶北上,到東京汴梁覲見北宋皇帝。錢弘俶帶上自己的妻子孫氏、兒子錢惟浚、妻舅、大將孫承祐等人,攜帶大批貢品北上到東京汴梁,歸降北宋。宋太祖對這次召見格外重視,派皇太子遠道相迎,并在崇德殿接見,賞賜豐厚,破例封錢弘俶的妻子孫氏為吳越國的王妃。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太祖還下了一道聖旨,聖旨中說,為了表示北宋王朝對錢弘俶的一番真誠和友好,為了表彰對吳越國以實際行動支持國家的統一,北宋王朝決定重新編修《百家姓》。新的《百家姓》重新編修完成了,該書的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趙錢孫李」,這是宋太祖有意安排的,「趙」是指趙宋,趙匡胤既然是皇帝,他的姓理應為首,排在《百家姓》第二位的「錢」就是錢弘俶的姓,錢弘俶的妻子孫氏的姓排在第三位,可以說,在當時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耀。李則為南唐國王李氏。后來,《百家姓》成為塾學村童的必讀之書,流傳最廣。
《三字經》為蒙學第一書
于海林稱,《三字經》實際上是《千字文》的擴展。在「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經》為首,稱為「經」,以《千字文》墊底稱為「文」。在文字難度、知識水平、文學素養等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從時間上來說,《千字文》成文於六朝時期,出現得最早;《三字經》成文於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開始流通,明清時期才流傳開。
在教學的順序上是《三字經》第一,《千字文》最末。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簡后繁,這很好理解;二就是「經」與「文」的根本區別。自古以來,聖人的書叫做經典,因其講述的是恆常不變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以有四書、五經等經典。《千字文》是用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編纂而成的一篇韻文,詞藻華麗,文學價值極高,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三字經》則不然,它「字有重復,詞無藻彩」,既不講究對仗,語言也不甚優美。但《三字經》樸實無華,用極簡潔通俗的白話講出了亙古不變的大道理。因此「三百千」中最難理解的是《三字經》,沒有豐富的學識、沒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僅僅憑藉文字是絕對無法理解經義的。
在《三字經》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的蒙學讀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個字一句,例如《千字文》和《百家姓》都是四言,四個字讀起來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頌。《三字經》則以三言形式出現,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讀起來輕松愉快,更符合兒歌的特點,所以明朝趙南星稱其「句短而易讀,殊便於開蒙」,故此為蒙學第一書。
于海林隨后由百家姓切入,表示百家中的每家均有杰出畫家,重點為現場聽眾講述了趙錢孫李等姓氏畫家,其中還介紹了各個畫派及其相關典故。于海林認為從姓氏出發讓每個讀者能產生代入感,也希望以此激發讀者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