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張子康:美術館是建造文化價值的場所

2015-05-04
来源:香港商报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先生在今年的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首期演講中,與聽眾分享了美術館學術與文化產生的話題。他指出,美術館應該是建造長遠文化價值的場所,展覽、學術研究、教育、收藏四種功能齊備。要用一流思維模式經營美術館,否則產生不了一流的藝術家。

  在第二期演講中,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北京大學賽特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宋向光則從美術館與城市發展的角度,研討目前城市建設、社會發展中,美術館可以發揮的作用。

  四方沙龍是深圳公益性文化品牌,今年主題確定為「美術館與文化記憶」,通過十期講座深入探討「美術館」、「社會」及「文化」之間的關系。

  香港商報記者 林濤 通訊員 陳紅娟

  藝術家、出版人、策展人,擔任過美術館館長、文化廳廳長……張子康有一個跨度頗廣的履歷,他還是中國當代藝術重要的推薦者與實踐者。2004年至2012年,他任職民營的今日美術館館長期間,推出方力鈞、徐冰、庫奈里斯等一系列重磅的當代藝術展;隨后空降新疆,出任文化廳副廳長,積極促成兩屆新疆雙年展的舉辦,并積極推進當地美術館的建設。去年九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再次回到「國家隊」的舞臺。幾番騰挪,張子康對於中國美術館建設的思考引人關注。他在沙龍演講中明確表述:美術館最主要的目的是建造長遠文化價值,形成一個社會終生教育的場所。

  對大眾而言,美術館是做展覽的地方。一個藝術家,如果他的創作只是建立在傳統的審美經驗上,沒有自己的理解、思考、創新,那他的作品展只可以叫做「學習成果展」。比如大家臨摹董其昌,可能一個人技法學得好些,另一個人領會的精神好些,還有一個構圖比較到位、細節臨摹較完整--張子康說,這都是沒有學術價值的,這隻是一個畫家經過學習獲得的知識和技巧。而美術館是建立價值的地方,是一個學術、研究機構,意味著做展覽首先考慮創造的價值。

  美術館有責任影響大眾審美

  子康館長談起在英國,國外同行質疑:「把文物擺出來,標簽寫上年代,就叫展覽嗎?」他們特別不認可中國在國外做的這類展覽。做展覽必須有研究、有立場--如果一個展覽,系統梳理了董其昌,讓大家重新認知他的價值,通過新的解讀建立新的價值,這就是有研究、有立場。對藝術的認識不是固化的,美術館有責任通過老的知識激發新的能量,影響社會大眾的審美。

  而在選擇年輕的、在世的藝術家的過程中,美術館首先必須有自己的學術定位,然后根據學術定位選擇符合的藝術家,進而發掘藝術家獨立創造的價值,放大到社會中去。這樣藝術家永遠與這個美術館緊密聯繫,不是展完就完了。同時,一個藝術家可能不一定明確知道自己的價值,或價值可能不會發揮到如此大,美術館要起到放大社會價值的作用,將獨立的、個體創造的作品轉換成社會價值。比如莫蘭迪的瓶子,被賦予生命、賦予靈魂,你看到他的瓶子,就看到了一種美好的生活,或者看到了一種傷痛,或者看到了生活當中的一種安靜、安逸的狀態,各種累積,是獨特的,從別人作品中看不到的。

  他又用齊白石舉例。齊白石畫了大量別人沒有畫過、別人不敢碰的東西,蝦、螃蟹等,突破了中國文人畫的範疇,有獨特的審美,這是齊白石站上藝術之巔,同時取得商業上巨大成功的根本。

  建立長遠的價值體系,才能夠帶來長效應的各個方面發展,包括商業的成功。一些藝術一時很值錢,最后不值錢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他作品的學術價值不夠,逐漸就消解掉了。「如果一個美術館建立的是短效應的價值體系,好的藝術、藝術家就難以脫穎而出。」

  子康館長談到黃賓虹,這位優秀的藝術家在他臨近70歲的時候,想把作品捐給博物館,博物館竟然不收,找熟人才把作品存放進去。20多年后,他作品的價值才被認知,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藝術家。黃賓虹建立了新的東西,傳統審美經驗中沒有,大家都排斥他,他長時間備受冷落,這是美術館在認知創造力上存在問題。

  該不該收藏一張印象派?中國要建立自己的高度

  在收藏功能方面,國外美術館的收藏對未來商業價值體的建立有非常直接的作用。他們對作品要求非常嚴格,比如在世的藝術家,畫同樣作品超過三張不收,雕塑超過八件也不會要,版畫超過三張不要,美術館的權威就是建立在這樣的高度上。

  子康館長說,今天中國的美術館一定要意識到建立長遠商業價值體系的重要,給社會、給收藏家帶來知識性的傳播。例如深圳的觀瀾版畫基地,如果不建立其長遠價值,推動學術研究,確立其在收藏體系中的地位,版畫村的作品很快會變成消費藝術,變成商品,在不斷流轉中被消解,再次重演黃賓虹式悲劇。

  「美術館的視角是不一樣的」,國外的美術館、博物館注重發展史,重復歷史的創作在美術史上沒有位置,因而「我們從美術史的視角看創作時,藝術家如何創作,長遠的價值體系如何建立就非常清晰了。」

  當下中國熱衷買國際大師的作品,一些印象派畫家的作品頻頻賣到中國,對此張子康犀利地評說:印象派頂級作品都在法國,中國買多少二流作品,也不過是為法國在服務,因為你不是一個建造者。中國要把自己的視覺最高點建立起來,否則,今天大量收藏的東西有價值嗎?一些國外美術史的研究人員嘲笑:「你們的收藏是商業行為,有錢喜歡消費,跟學術有什麼關系?」內地不少美術館確實就在做這種無效能的事情。

  西方走過的美術館建設路程中國今天正在走,子康館長說,我們要有一流的模式,二流思維模式推動不了一流藝術家的產生,從共有價值審美中找個性、從傳統中找當代、從國外藝術中找中國性,都是二流的思維模式。

  兩頭好才能吸引大眾

  在中國,美術館、博物館的參觀者多為專業的觀眾和學生,很多普通公眾沒有進美術館的習慣,美術館如何拉近跟普通公眾的距離?

  張子康說,這是一項兩頭的工作。中國的美術館與國外美術館的差距首先表現在美術史高度的建立和教育資源的系統化上。同時中國美術館與大眾的互動不夠。美術館不是娛樂場,小孩們進美術館更多是獲取知識,建立審美觀。美術館要有靈魂,能吸引人,有互動。當然,觀眾對美術館的期望值與美術館本身的定位也是有認知上的差距。「兩頭硬、兩頭好才能真正讓大眾進入美術館。」

  好策展人有三個標準

  策展人在中國形成時間不長,但發展勢頭迅猛。中國策展人受西方影響較深,現階段中國有好策展人的,但是「差策展人還是比較多。」對好策展人的標準,張子康館長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觀察:首先看他有沒有學術判別能力,是否懂藝術家的藝術,了解其作品,發現其價值;其次,要衡量策展人的資源整合能力,藝術家的價值要通過什麼渠道推廣開來,就看策展人的召集能力;第三,策展人要游刃自如地協調好、處理好藝術家發展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層面的問題。如果這個策展人還能找錢的話,「我覺得就非常厲害了。」

  學術與商業可以共融

  有聽眾問及,美術館在強調學術性的同時,能否相容商業性的功能?兩者能不能融合發展?張子康回答,美術館跟商業性聯繫的根本點應建立在公益性基礎上,發展商業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學術、建立文化價值,違背了這個價值體系,美術

  館整體的做商業的目的就會偏離。美術館的價值之一是要推出好的藝術家、好的藝術,人們在接觸藝術的時候可能產生購買欲,進而發現各種商業可能性,衍生藝術在美術館孕育出來并不斷地放大,在某些美術館,衍生藝術品收入可觀,甚至開連鎖店開到世界各地。所以,假如各方面協調好,美術館的直接商業是可以做的。中國近日已發布《博物館法》,鼓勵民間資金支持美術館建設,鼓勵推廣美術館商業性支持反饋於美術館發展,這是中國美術館事業的利好。

  子康館長說,美術館的公共性還表現在,美術館館藏資源的衍生藝術的開發是共用資源,全社會都可用。比如杯子上用齊白石的蝦,誰設計的屬於誰,并不屬於美術館。美術館是社會最大的藝術資源庫、資源儲存地,任何人、任何時候只要有能力都可從美術館獲得靈感發展商業。而一些年輕藝術家與美術館簽收藏合同時,沒有簽開發產品的條款,美術館有公共性卻不具備商業獨占性,這給創意利用資源提供了空間。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