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對今日茶文化的傳承與光大,諸位學者專家亦提出有分量的見地。
出生於臺灣的何健先生,長期從事臺灣茶文化的研究,是臺島全方位的茶藝大家。他20多年前就浪跡大陸的六大茶區,尤其是雲南的普洱茶產區,可謂臺灣甚至全球華人普洱茶風潮的引領者。
現代年輕人多不喝茶,會不會引起文化斷層?對此他回答:年輕人不喝茶,是我們沒有提供合宜的識茶渠道、喝茶方法和用茶助益的氛圍,讓他們不知其好,或是知其好也不得其門而入。只要努力維繫好老祖宗留下的瓊漿玉液,年輕人終究會依循自身的文化血脈,接續茶文化之路。
習茶30餘載的何先生又還從身、心、靈三個角度總結茶的本質:茶身清,顯天地山川之氣:一口茶,喝的是一方水土一方人,茶縱有千好百好,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
茶性儉,宜精行儉德之人:「儉」在茶的領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字,茶味澀,幫助人在感官上「收斂」,但它的目的是「放」,也就是「生津」,最為止渴且讓人舒暢,「茶湯的美學就在收、放間」。
茶靈虛,竟諸般藝事之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妙,在於無論多高深的哲理和思想,都能體現和落實與生活細微處,在行茶的過程中,進退有序符合儒家思想,虛實收放的茶湯欣賞落實道家美學,「釋」的無分別心,更顯現出茶的寬廣與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