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7月3日,《焦點訪談》欄目播出湖北貧困縣超標建樓事件,引發各大網站紛紛轉載 。40人的單位,花2300萬,建9層樓,奢華程度可見一斑。最近幾年,帶著貧困帽子蓋奢華大樓的縣城屢見不鮮,是真貧困還是假貧困?這種現象為何屢禁不止?
帶著貧困帽子建豪華衙門
據報道,該貧困縣為建始縣,位於湖北省西南山區北部,是湖北25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有資料統計,建始縣絕對貧困人口達18.7萬,有150個貧困村,貧困率高達40%以上,當地被列入湖北省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縣。2011年,建始縣財政收入為僅為2.92億元。從這些數據來看,建始縣被評為國家級貧困縣確有其困難之處,並非打著貧困的旗號獲取高昂扶貧資金。
然而,就在這樣貧困的一個縣,卻耗資2300萬蓋起了9層辦公大樓。事實上還遠不止這一棟,建始縣在前後5年時間裏興建了近10棟辦公樓,且每棟樓的造價基本都在數千萬,建築面積均在7000到9000多平方米。這些大樓或在建設中,或已經建好還未投入使用。每棟樓相隔百米左右,規模宏大。
根據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的《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新標准》:“縣級機關科級以下幹部辦公室使用面積為9平方米”。一個40多人的股級單位,辦公面積300多平方米足矣,建始縣卻將300平方米變成了9層大樓。一邊貧困到無法保證兒童營養,一邊富裕到修建奢華大樓,如此不顧百姓死活的“炫富”究竟為何?
貧困至此,為啥還要蓋樓?
湖北建始縣並非個例,回顧以往新聞即可發現,僅2013年,媒體曝光的貧困縣建豪華大樓的新聞至少5起,耗資過億。例如國家級貧困縣台前縣“有錢蓋樓無錢辦學”事件、安徽貧困縣4億建多座豪華辦公樓,面積超標4倍。這樣的行為嚴重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新標准》,同時對於貧困縣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一次次的頂風作案,究竟為何?
2014年,媒體報道了湖北省國家級貧困縣房縣建豪華樓一事,房縣信訪局局長付超給出了這樣的說法:“你說一個縣級人民政府,幾十年的危房,蓋個房子也該蓋了。說實話我們都跟不上老百姓,老百姓住的那高樓大廈都蓋得好漂亮,莫說一個政府,那是全縣人民的一個面子,都要面子。”
一個縣需要地方名片,官員也需要地方形象來吸引外商至此投資興業,然而這往往造就了官員扭曲的政績觀。中國政法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授王敬波曾坦言:“中央扶貧的錢主要是要用到老百姓身上,而地方政府可能會用到促進地方經濟增長上,這樣很容易成為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也就是“扶縣”與“扶民”兩層皮現象。”
這樣的政績觀使貧困縣成了政績的“投機地”。官員的政績決定官員的升遷,一些官員為升遷削尖腦袋出政績。貧困縣脫貧無疑是一項好政績。過去各省對縣的考核主要以GDP為導向,所以貧困縣的主要精力放在縣城建設、工業和招商引資上,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並未得到根本上的改變。
屢禁不止,問題出在哪兒?
逃避審批、私自擴大建築面積,是這些縣城超標蓋樓的慣用手段。以建始縣為例,在國家發改委、湖北省發改委和恩施州發改委的相關審批文件中,建始縣衛生監督局的面積為1800平方米,計劃下達投資為280萬元。而在實際施工建設中,建築面積變為9347平方米,增長了四倍。面積增長後,建始縣始終沒有拿出任何批複文件。而在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於衛生監督體系投資建設的通知中,早已明確規定:“所有項目要嚴格按照核定的建設內容、規模等執行,不得擅自改變”。
也有些縣城采取“掛羊頭,賣狗肉”的辦法投機取巧。2014年安徽利辛縣被曝出4億建多座豪華辦公樓,不僅審批程序有有問題,審批內容也存在弄虛作假。在利辛縣城區土地報批圖上,利辛縣政府辦公大樓當時是以“兩局三校”的名義審批的建設用地。“兩局”是教育局和檔案局,“三校”是黨校、電大和教師進修學校,但是現在卻成了縣委縣政府辦公樓。
監管有漏洞,源頭也需遏制。對各縣的考核標准主要以GDP為導向的做法,導致了官員拿到國家補助的扶貧資金後大面積用於招商引資等事項,從而出現假脫貧、假扶貧、戴著“扶貧帽子”“炫富”等不實政績。
要杜絕貧困縣蓋樓炫富,除了要完善審批制度,最重要的是制定一套對“貧困縣”脫貧的完整考核機制,降低GDP的考核比重,提高民生工作的考核比重,重點考核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程度和群眾吃水、行路、用電、上學、就醫、貸款等基礎性事項。止源與截流兩手抓,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