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藝術

英國塗鴉畫家晉升為城市美容师

2015-07-21
來源:新華網

         英國《Courier(信使)》雜志于本月初發布消息:得益于“互聯網+”,昔日難登大雅之堂的街頭塗鴉正在藝術商業化道路上高歌猛進,去年創下2.5億的交易額,“今年還會大幅增加”,文章如是說。對于英國老百姓而言,塗鴉藝術家盡管被警察“盯着梢”,但好的作品還是相當有人氣。

\
圖片說明:馬兒奔騰在云端里
 

        街頭塗鴉,昔日總是“無名英雄”在城市中留下的印記,不過在互聯網的帮助下,這些作品有名自身無名的畫家,也逐漸走進了觀眾的視線,甚至能夠大賺一筆。

        英國《Courier(信使)》雜志報道說,康納·哈靈頓(Conor Harrington)不久前還在跟都柏林的警察玩着躲貓貓,偷偷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揮灑他的塗鴉藝術。但轉眼間,他正准備着在倫敦辦一場大型展覽,展示他以“帝國的衰落”為主題的個人作品。每幅畫的預計售價都將在6萬英鎊以上。哈靈頓代表了新一輩街頭藝術家,他們先以塗抹牆壁為人所知,繼而通過互聯網公開作品打響名頭,接着靠出售畫布畫和印刷復制品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塗鴉只是這些街頭藝術家們藝術創作的先頭部隊和番號旗帜。他們依靠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傳播,在某處留下不具名的塗鴉作品,隨着各種社交軟件的“互聯網+”傳播形式隨即獲得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街頭藝術家由此建立強大的粉絲群。

        現在,隨着塗鴉的行情看漲,這一藝術形式也神奇地由城市風景的破壞者變身成了美化者,先破而化,化平淡腐朽為靚麗神奇,再加上街頭藝術借助互聯網現已成為一個沒有畫廊作掮、沒有拍賣行鼓噪的大賣場。《信使》說:“過去一年,街頭藝術作品的交易量達到2.5億英鎊,市場一致預期今年這個數字仍將猛增。”該雜志的結語很有意思:“此前,購買者都是對藝術品不感興趣,只是為了家裝而出手的買家,現在更多畫界大咖也將街頭藝術視為可靠的投資。”

        就在一二十年前,就連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和讓·米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這樣一些大师級人物,常常都因塗鴉被警察追得亡命奔逃,如今他們卻成為了時尚人士“追逐”的對象。

        回頭想想,也就是在一二十年前,街頭藝術家的命運還頗為“坎坷”,即使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和讓·米切爾·巴斯奎特(Jean Michel Basquiat)也曾常常是警局的常客。

        凱斯·哈林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人,曾在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就學。他最早期的作品是在1980年創作的,带有濃厚的波普藝術風格,經常猶如某種復雜花紋,各種圖案充滿了整個構圖,往往沒有透視,也沒有肌理,但具有許多象征性的感情,如吠叫的狗、跪趴着的小人等。在當時的人們眼中,這並不是美麗的裝飾,而是對城市面貌的“污染”,一度遭到不少人詬病。

        而今,世界各地紛紛為他活動,哈林作品T恤成為了世界范圍內的“熱貨”,人們說“哈林的作品真正傳達了DKNY(品牌名)的精髓,亦即年輕的都會風格,以及全然原創的可穿搭藝術”“凱斯·哈林的作品是20世紀醒目的視覺語言之一,凸顯了鮮明的城市生活風格。我們以凱斯·哈林的標志風格為基礎,創造了一系列創意T恤。”精明的商家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但當年被警察追時,誰能有欣賞哈林作品就如欣賞一幅畫那樣的愉悅心情呢?

        如今通過互聯網,人們不再輕視塗鴉,而是客觀地讓這些作品成為城市美化中的一員,將這一藝術形式的優勢用以釋放藝術的感染力,同時展現了藝術品市場巨大的潛力和包容胸懷。

        而今,相對早期街頭藝術家如凱斯·哈林,最大且最為矚目的變化是今日藝術品市場的巨大潛力在不斷釋放。就連一向不苟言笑的《泰晤士報》也在發聲,近年來很多城市發生的老舊社區中產化(gentrification)現象及社交媒體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人們對街頭藝術的興趣。

        街頭藝術家出身的畫廊老板查理·烏澤爾·愛德華(Charley Uzzell-Edwards)對英國廣播公司說:“街頭藝術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藝術運動,因為它是由互聯網推動的。如果有誰在巴拿馬畫了什麼,第二天我們就知道了。”

        街頭藝術正在改變歐洲的藝術生態圈結構。臉譜網站說,紮布(Zabou)是一位居住在倫敦的法國藝術家,是一位和她一起上藝術課的同學把她带入了街頭塗鴉的世界。當她把第一幅街頭藝術的作品放上網後,沒出一個禮拜就有一位邁阿密的收藏家發郵件來訂購五幅作品。

        來到巴黎她想要一展拳腳,她只是在臉譜網站上喊了一聲,就有一個陌生人答應带她在巴黎來一場街頭藝術之旅。第二天,她們就開始在巴黎的牆壁上到處施展藝術才華,還被警察發現,不得不狼狽奔逃。真可謂街頭塗鴉藝術依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可是,她的“鐵粉”在網上看到她的作品後,歡喜得竟然將它文在了自己身上。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