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藝術

唐卡收藏品 用信仰描繪的視覺經卷

2015-07-21
來源:搜狐

 

  唐卡是在松贊干布時期(公元617—650)興起的繪畫藝術,用彩緞裝裱而成的卷軸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宗教色彩及獨特的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品的寶物。唐卡繪畫藝術是西藏文化的奇葩,千余年來影響深遠。唐卡藝術于2006年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每軸唐卡畫一般描繪一個完整的故事。內容多以佛像和經變故事為主。唐卡所表現的內容都是佛教深邃奧秘的哲理,用圖符造型信息達到傳播教化眾生的目的。隨着國家及世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唐卡的收藏價值與日俱增。

  走近唐卡制作

  唐卡按照質地和制作方法划分主要有繪畫唐卡和織繡唐卡兩大類。繪畫唐卡是用顏料在畫布上直接繪制,又可分為彩唐、金唐、黑唐、朱紅唐、描金唐等。所用顏料均采用綠松石、朱砂、珊瑚、孔雀石、金銀等天然礦物質研磨而成,色彩豔麗,且經千年也不褪色。織繡唐卡以絲絹綢緞為材料,又可分為刺繡、織繡、堆繡、堆綾、緙絲等品類。

  唐卡是一種手工的繪畫(制作)工藝,完成一幅唐卡作品至少需要一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可以說是沒有辦法用機械化來替代的。唐卡的傳統手工繪制決定了唐卡無法進行產業化發展,是一種即使有市場需求也不能進行批量生產的工藝品。在繪制過程上,唐卡的繪制要求極為嚴苛、程序非常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师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着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10余年。唐卡畫师們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教世界,多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唐卡色澤鮮豔、璀璨奪目,歷經上百年的歲月,色澤依然豔麗明亮。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