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衛·霍克尼獲得了“最具影響力的英國藝術家”的稱號,並接受了英國女王為他頒發的限量24枚的“功績勳章”,在這之前,盧西安·弗洛伊德是唯一獲得過這枚勳章的藝術家。霍克尼的作品幾乎涵蓋了一切媒介,從油畫、攝影到舞台設計、版畫印刷,甚至ipad。他是將攝影與繪畫的結合玩兒到極致的佼佼者,通過對西方古典繪畫作品對光學器材運用的研究,改變了人們觀看繪畫的方式,並突破了單點觀察的局限,將攝影作品以“霍克尼式”重新組合,賦予了拼貼作品繪畫般的感覺。

“我們可有兩只眼睛”
正如霍克尼所言:“一旦沖破單眼觀察的限制,各種驚人的事情都可能出現。”1982年的一日,霍克尼在畫完一幅有客廳和陽台的油畫後,嘗試着用寶麗來相機拍下了這幅畫的各個局部,隨之他又按照繪畫的樣式將其一一粘連,最終大衛?霍克尼發現由于相機的視場變形,不同局部的照片之間出現了錯位、重疊甚至視角的偏移。
這一切猶如立體主義繪畫中將一個場景中的形象分割成角度各異的構成,成為大衛·霍克尼口中觀看世界的新方式。這種突破了“單點觀察”的方法令這些寶麗來拼貼作品不僅重新思考了繪畫和攝影的關系,也發展了傳統攝影的時空觀念和維度,如同畢加索的繪畫,也被貼上了霍克尼的標簽,稱為“霍克尼式拼貼”。










大衛·霍克尼在一次觀看安格爾畫作時,被其精細與寫實程度震驚了,“我自己就是畫畫的,我知道畫成這樣的困難程度。”于是,霍克尼開始了對文藝復興前後西方繪畫的一系列研究,這些研究最後集結成《隱秘的知識:重新發現西方繪畫大师的失傳技藝》一書,揭示了當時的畫家,包括丟勒、荷爾拜因、凡·代克、拉斐爾、卡拉瓦喬、哈爾斯、達·芬奇、委拉斯貴茲等等,都利用了以“小孔成像”為原理的光學透鏡來繪畫。在其中,霍克尼對攝影術與繪畫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完全顛覆了人們對西方古典繪畫認知。


在這本書中,為了說明多視點對空間深度的營造,大衛·霍克尼將凡·艾克的《根特祭壇畫》與自己著名的作品《梨花高速》做了比較。兩幅作品中的每樣東西都很靠近,但同時整幅畫仍然能夠獲得空間深度,采用多視點,創造出遠比單視點大得多的空間。我們的身體或許接受單一的中央視點,但我們心靈中的雙眼卻追蹤、靠近畫面上的每一樣東西。



布茨的這張祭壇畫中,每個人物全由畫家從正面角度描繪,畫家分別畫完所有元素後,再將所有元素拼湊在一起,“這實際上是一幅拼貼”。大衛·霍克尼以這幅畫為例,與自己的拼貼作品作對比:每一張照片都靠近主題拍攝,然後拼貼在一起,以期產生空間感。
1優雅出櫃

霍克尼可以說是歐美藝術史上第一個公開通過繪畫來“出櫃”的男同性戀藝術家。當時在英國,同性戀還不合法,他說,“當我年輕的時候人們總是不願承認自己的性取向,但我不想那麼做。我當時想:我要成為一名藝術家,我必須誠實。就這麼簡單,我是同性戀,而這並不困擾我。”
他創作了一系列著名的同性題材作品,如《淋浴中的兩個男人》、《我們倆緊緊膠着》,充滿了男性性欲的暗示,挑逗亦具有趣味,同時也伴隨着霍克尼嚴肅的思考。






2去美國

在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同性戀仍不合法,大衛·霍克尼大張旗鼓地創作了眾多以同性戀為主題的藝術作品,這行為將美國這個自由國度的門票送到了自己面前。1964年,大衛·霍克尼第一次踏上西海岸,他被當地的色彩、空間和人所感召,創作了一系列色彩鮮亮飽滿的作品。最終,他于1978年在好萊塢比佛利山購入一處房產,從此定居洛杉磯。他還打入了安迪·沃霍爾的朋友圈,沃霍爾為他畫了《名人系列》的波普畫像,並在自己的電影里錄下了霍克尼,他對着鏡頭說:“我什麼也不想做,我只想當一名藝術家。”


3用ipad畫畫

霍克尼癡迷于各種機械與媒介,對所有能夠做出圖像的技術他都感興趣。73歲時,霍克尼擁有了第一台iPad,並很快掌握了用ipad創作的技巧。他利用ipad上名為“brushes”的軟件,畫下了東約克郡普通的道路和樹木的風景,並將這些作品公開展覽。他說,“不要忘了,畫筆、鉛筆也曾是科技產物。”


4穿出“英雄風格”

英國《衛報》時尚編輯查爾維斯曾稱霍克尼為“空前的風格英雄”,英國版《GQ》將霍克尼納入“50位最具風格的英國男人”的榜單之中,西裝、藍色襯衫、紅色領带,藏在褲腿下的顏色鮮豔的襪子……他詮釋着時下正流行的“撞色”風潮。受愛穿定制西服的父親影響,霍克尼對西服也別有情結。他有大概10套西裝,最早的已經有20年了。“不是有錢才能穿出風格,你的態度決定了風格。我會穿讓我顯的特別,看上去又有些反諷的衣服。”






5和弗洛伊德做朋友

大衛·霍克尼與盧西安·弗洛伊德間的情誼維持了近50年,直到弗洛伊德逝世。2002年,盧西安·弗洛伊德給比自己小15歲的霍克尼畫了一張肖像,為了讓弗洛伊德完成這幅肖像,“我給他當了127個小時的模特,等我要畫他的時候,他只給了我3個小時。”不過那一百多個小時對于兩人來說,都過得很快,“弗洛伊德很幽默,我們聊了很多彼此的熟人,他總是知道每個人的八卦,把我逗的一直在笑。”


編輯:徐嘯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