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個月,我國外貿數據出現了對比明顯的漲與跌,也就是在外貿進出口形勢嚴峻的同時,我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卻漲勢平穩。
據商務部最新統計,今年前7個月,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635億美元,同比增長20.8%,預計全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增速將在10%至15%區間。
數據表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已經進入到快速上升期。2014年,中國實際對外投資額歷史上首次超過吸引外資額約200億美元,成為對外淨投資國。
今年前7個月,對外投資巨大增量背後呈現出四個特點:一是圍繞“一带一路”布局加快,對沿線48個國家直接投資增長近60%;二是制造業對外投資明顯,整體增長超60%;三是對外投資和承包工程加快融合,從單純承包工程項目,到投資、建設、運營聯動,挖掘高端價值;四是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加快,現在有68個合作區,涉及輕紡、建材、鋼鐵等領域。
首先,今年前7個月,我國企業對“一带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額達73.9億美元,同比增長58.5%。同時,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熱情較高,投資額達到38.3億美元,同比增長35.8%。
其次,今年1—7月,流向制造業的投資達到58.6億美元,實現了61.4%的高速增長,其中裝備制造業投資達到23.8億美元,同比增長73.7%,佔制造業投資的40.6%。截至目前,我國企業共在國(境)外設立制造類企業6000多家,累計直接投資582億美元。
第三,我國對外投資與承包工程業務結合愈發緊密。例如,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了有65年歷史的澳大利亞第三大建築商約翰·霍蘭德公司100%股權,並通過該公司中標了一項合同額27億澳元的高速公路項目,成為我國企業通過跨國並購成功開拓發達國家承包工程市場的典型案例。
第四,目前我國企業已在境外投資建設了68個經貿合作區,涉及輕紡、家電、鋼鐵、建材、化工、汽車、機械、礦產品加工等各個領域,累計完成投資162.5億美元,創造總產值396.4億美元,為東道國繳納各類稅費12.9億美元,雇佣當地員工14.7萬人,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對外投資的迅猛增長,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2002年,中國對外投資額僅27億美元,到2014年達到1029億美元,13年增長了近40倍,成為全球三大直接投資輸出國之一。
國際經驗表明,成為對外淨投資國是一國邁向發達經濟體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近十多年來,中國經濟轉型加速、企業實力增強、世界經濟回暖等因素疊加,構建起中國企業海外布局的多重引擎。同時,中國“走出去”戰略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推動力,尤其是對外投資核准程序的簡化觸發了這一輪國內資本對外投資的井噴。
過去,大部分企業要去海外投資需要經過商務部和發改委較長時間的核准,但是現在只需要在發改委的備案系統中進行備案,去商務部領取境外投資許可證即可。這一改革措施使得今年我國對外投資額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中國也一躍成為淨對外投資國。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司長周柳軍表示,國家和商務部將繼續出台配套政策鼓勵企業積極“走出去”。總的來看,實現2015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增長10%左右”的目標幾無懸念,並且未來幾年走勢也較為樂觀。
有研究機構表示,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已經進入了一個“新常態”,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跨境投資者,全球離岸資產將增至現有水平的三倍,即從目前的6.4萬億美元增至近20萬億美元。
有研究報告預計,中國未來10年將會投放1.25萬億美元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從而進入全球投資者的快車道。對外投資會為中國經濟轉型作出重要貢獻以及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未來會有更多企業尤其是民企對更多行業及國家進行投資,對象都是一些能夠讓中國企業向價值鏈的高端進發,提高企業在技術、產品開發、品牌和質量方面的核心競爭優勢的項目。海外投資將帮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新的市場,並獲取必要的經驗、技術、品牌和人力資本以加強競爭力。投資對象國也可受益于中國投資者所带來的資金、經驗、具有成本優勢的生產資料以及更大市場機會。
報告認為,農業及食品、高技術、高端制造業、基建及房地產都是中國企業的熱門投資行業。而“一带一路”的國家戰略項目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的成立,將會促進“一带一路”沿途國家及地區在未來最少5—10年的大型基建項目的投資。“高鐵外交”也正在成為一個經濟和外交工具去推廣中國的技術專長。預計有中國企業參與世界各地更多高速鐵路項目,這包括為發展中國家及發達國家項目提供債務安排和權益資本,提供具有競爭力及先進的器材以及提供建築工程服務。
前景非常美好,但中國對外投資的快速增長並不意味着一帆風順,此前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如此大經濟體量的發展中國家大規模“走出去”,中國大規模對外直接投資的時間畢竟相對較短,世界投資市場風云變幻,因此還需摸着石頭過河,探索前進。
“中國的對外投資雖然增長快,但缺少長期的積累,依然處在初級階段。”盡管我國流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存量卻與傳統投資大國差距明顯。聯合國貿發會議此前發布的2015年《世界投資報告》中指出,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外投資存量僅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遠低于美國的36%,也低于東亞國家21.4%的平均水平。
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着一系列的潛在風險,如法律稅收等制度風險、東道國政治風險、缺乏清晰的戰略定位、國際化人才匱乏、跨文化整合能力弱、公信力不足、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欠缺等。這都需要我們的政府、企業,下一步繼續去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