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 > 藝術

城鄉結合部——那些特立獨行的邊緣地带

2015-08-20
來源:99藝術網成都站

 當代經濟發展的進程催逼着城鎮與鄉村發生着巨變,讓匆忙奔幸福的人們都來不及回味一下舊時的光景,而那里面也許有着許多值得珍藏的東西。盡管其中的內涵未必清楚,但一些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卻分別以各自的方式去探求可能。

 
有兩個剛剛從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畢業的年輕人——王小滿和岳向群,走進了都市文化邊緣的城鄉結合部,把自己的藝術與這里的民眾共享。在這里舉辦自己走向社會的第一個展覽,解釋為是一種精神的感召,不忘本分的品行與藝術上的真誠,那麼多人在呼喊“民間的力量”與“走向公眾”,哪里有他們這樣的實實在在?這該是年度最有文化誠意的展覽。
 
\
岳向輝作品:光影

\
 
我們無法遏制人們對生活新意的渴求,但新與舊之間卻一定有不能否認的經驗與遺產。以“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為由的“摔罐”,卻像是斷掉後路的弱勢兵將們爭取最後一線生機的淒厲呐喊。
 
王小滿更多在意的是農村家庭中淘汰廢棄的物品,並選件了一部分運到了北京,經過自己的重構與改造,變成他在都市住居中可實用的器具或物品。這並非窮困所迫,而是與中國傳統的物物美德有關。
 
\

我們的確需要義無反顧的向前走,但在這之前,是否需要带足了昨天積攢的食糧與盤纏?這兩位年輕術家以自己有限的力量在作品中體驗着的關于“新”與“舊”的命題。而行為藝術家林一林和卡明以及其他一些建築藝術家,用他們在清邁的藝術實驗——“誰的土地?誰的藝術?”詮釋着另一種城鄉結合部的味道。

\
林一林,“誰的土地?誰的藝術?

\
法國建築师Francois Roche和藝術家Philippe Parreno在此建造名為“復合肌肉”的建築

\
瑞典藝術家Carl Michaël von Hausswolff在此建造的“星屋”

\
清邁大學的學生
 
他們是一群藝術家,以藝術的方式思考和行動。他們進行自我組織,靠不同的藝術家自籌資金來發展藝術項目,企圖超越被機構化和制度化的藝術,但是最後還是被迫返到藝術本身的困境。這些在田野上丟空破敗的建築,就是明證。

\
農具與牆面繪畫的結合

\

\
農具與牆面繪畫的結合

\
奈曼版畫
 
偏見有時候可能會蒙蔽一個人的眼睛,這些藝術家用他們的方式,盡可能的強調也許被冷漠的部分貧瘠寡淡的文化荒漠,也許偶爾回歸我們祖先習慣的土地上,呼吸那里的自然氣息,也挺好。
[責任編輯:淇心]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