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黃金滬港通升溫需時

2015-08-21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黃金滬港通」開通逾一個月,然而市場反應遠不似股票滬港通開通時盛況空前。據金銀貿易場數據,一個月內,北上黃金交易量僅錄得1噸200公斤。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本港投資者仍傾向購買「紐約金」與「倫敦金」,對「上海金」表現較為冷淡;金銀貿易場則表示,現開通時日尚短,市場發酵需時。香港商報記者王理琪
 
  「滬港通車」實為「單行道」
 
  「黃金滬港通」是本港金銀貿易場與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上金所」)聯手推出的黃金交易渠道,7月10日正式啟動,現僅限於香港及海外投資者北上買貨的「單線交易」,實際上是未有「南來」、僅有「北往」的「單行道」。
 
  金銀貿易場理事長陳尚智對此表示,單線交易可使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量增加,亦可使內地黃金業務參與者更加多元化,從而推動中國成為全球黃金市場的集散中心,進一步增強中國黃金定價能力。
 
  陳尚智又指,目前全球黃金定價仍然是倫敦、紐約二分天下的格局,中國內地的黃金市場價格只是其「影子」價格,并無法真實反映內地黃金供求關系,所以若想推動內地黃金市場國際化及人民幣國際化,增強中國黃金定價能力是必行之路。
 
  自2007年首隻人民幣債券登錄香港以來,內地致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從未停歇,此次「黃金滬港通」的推出便又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步。對此,陳尚智表示,推動一個成熟的、具備足夠交易量的交易所,從而發展以人民幣報價的現貨黃金市場,可以體現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
 
  市場反應冷淡
 
  然而,反觀「黃金滬港通」開通之前,上金所曾於2012年創下單日42噸的黃金現貨交易量,今年5月份更刷新紀錄,錄得單日48噸的成交,相比之下,「黃金滬港通」開通的一個月內,通過滬港通渠道為上金所注入的1噸200公斤如同杯水車薪。
 
  中國國際期貨(香港)市場總監李文俊表示,現在本港大宗商品市場仍集中於購買美國的黃金期貨,對上海現貨黃金認識不多,很多人甚至未曾聽過「黃金滬港通」。
 
  中國新永安期貨交易部經理邱達祥亦表示,現時市場對「上海金」反應并不熱烈,許多人仍持觀望態度。
 
  本港經濟學者關焯照分析稱,「黃金滬港通」未得人心,主要原因在於港人買倫敦金、紐約金的歷史悠久,許多證券行亦皆做期貨買賣,所以市場對「上海金」反應冷淡是信心問題。
 
  他續稱,黃金與股票不同,A股僅在內地可買,所以股票滬港通推出時,本港投資者紛紛拋去「橄欖枝」,但黃金這類大宗商品并非僅內地有,全球皆可買到,而紐約、倫敦等地黃金交易歷史悠久,人們的信心也更大些。他并表示,此種冷淡局面短時間很難轉變,除非上金所推出產品「奇貨可居」。
 
  其實,市場對現貨黃金反應冷淡與金價大幅下調的大環境亦有很大關系,美元走強,使得黃金避險功能減弱,加上各國央行對黃金的需求減少,現貨黃金亦因此而失寵。應盡快推人幣定盤價
 
  談到交易量疲弱問題,陳尚智則表示,對現時成績已感到滿意。他指出,現在1噸200公斤是由僅3家行員做出來的,而現有33家行員正在申請加入上金所,由於開戶需要時間,相信交易量的增長會在后期慢慢得到體現。他并預計,滬港通開通一年內,金銀貿易場行員可為上金所帶來逾100噸的交易量。
 
  他并認為,上金所應盡快推出人民幣黃金定盤價,加速中國黃金市場國際化,因近來倫敦金定盤價飽受操縱醜聞困擾,適時推出,將是對倫敦和紐約以美元定價黃金的一種補充,并可慢慢削弱倫敦定盤價在中國的影響力。
 
  巧用「黃金滬港通」避人幣貶值
 
  上周,人民幣匯率呈斷崖式下跌態勢,跌幅逾4%,這使手中持有大量人民幣外匯的投資者如逢「霜降」。雖本周跌勢漸見回穩,但人民幣仍呈疲弱狀態,未見有反彈之跡象。買入沽出更便利
 
  為此,金銀貿易場理事長陳尚智提出「黃金避險」策略,他指出,本港投資者可用手中的離岸人民幣通過「黃金滬港通」簽訂合約,買人民幣金,同時沽國際金,以避開人民幣貶值的風險。
 
  他并表示,這種應對匯率變動的方法一直以來都有,但「黃金滬港通」開通后,買入沽出將更加便利,所以「黃金滬港通」的意義大處可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小處則是為本港投資者提供多一種投資渠道。
 
  王理琪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