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體藝術一直跟着歷史裹足前行,古希臘雕塑開啟了這扇藝術之門,到現在裸體藝術“枝繁葉茂”,擴散地更加深沉。繪畫、雕塑、攝影都比較青睞裸體藝術,甚至有人把行為藝術都定義為裸體藝術了。但是是否注意到一個問題:或許我們對裸體藝術習以為常了,但是在見識到的裸體藝術中,男性角色總比女性角色少,這是為什麼呢?情況有以下幾點:
裸體藝術都被女性佔領了
不同的社會背景、閱歷和行為准則會對藝術作品判斷和認識產生差異,尤其在裸體藝術上。在當代中,裸體藝術中男性角色就比女性角色差很多,女性裸體被認為更優雅大方,完美。詹姆斯麥迪遜大學的Beth A. Eck做過有關男人和女人觀看裸體畫反應的調查研究,參與調查的人都在37歲以下的異性戀人,共有45人(23位男士、22位女性),調查結果顯示男人和女人都對女性裸體畫產生興趣,男人面對着女性裸體畫顯得陽剛正氣,女人面對着女性裸體畫更多是與自身的比較,而面對男性裸體畫,男女都比較“尷尬”。這項調查說明了不管男人女人都比較偏愛女性裸體藝術,而男性裸體藝術更加的晦澀。其實不需要調查都能得出這份答案,現實就是這個樣子。不論歷史怎樣變遷,高雅的藝術與遭禁的肉欲快感之間存在着各種曖昧的關系,至少對很多人來說裸體藝術和色情上沒有太多的區別。
命運總是很捉弄人,歷史讓女性裸體藝術佔據了今天的“主流”是有原因的。在文藝復興時期,思想上的解放,讓一部分人壯大了膽子來擺脫舊思想的束縛,其中就有藝術家們利用女性裸體來表達對自由的渴望和人性的追求。比如米開朗基羅、達芬奇之流,在他們的宗教題材作品中,我們會看到很多赤條條的肉體,這在以往是並不多見的。比如歐仁·德拉克羅瓦《自由引導人民》(圖1),達芬奇《裸體蒙娜麗莎》等一系列以女性裸體為題材的藝術作品。一直到現在,女性裸體都被作為表現藝術家想法的優選素材和載體。
圖2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另外一方面,不管是在文藝復興之前還是之後,那些貴族對女性裸體藝術的需求或多或少的影響着藝術家的創作方向。盡管文藝復興讓人擺脫了宗教的挾制,但是大尺度的藝術創作還是會受到社會的唾棄。但是在暗地里,貴族們還是喜歡到藝術家那里“私人訂制”裸女畫。比如提香就曾為了溫飽為烏爾比諾公爵畫了一副“維納斯”畫像--《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圖2),這幅畫也一直被烏爾比諾公爵私人珍藏。
男性裸體藝術衰退的歷史斑駁
女性裸體藝術的繁盛,正是男性裸體藝術衰退的側面反映。男性裸體藝術的發展也有着自身衰退的歷史軌跡。
圖3 《觀景閣的阿波羅》
在古希臘、古羅馬藝術中,男性裸體展現了身體的力量和實力,成為藝術家們創作的重要題材。在古希臘時期後很多著名的雕塑都被不知名的雕刻家雕刻出來,比如《觀景閣的阿波羅(The Belvedere Apollo)》。也有被載入史冊的知名雕塑家,如菲狄亞斯、普拉克西特利斯。可以說在希臘藝術中,男性裸體藝術佔重要地位,而古羅馬藝術和古希臘藝術一脈相承,在繼承的基礎上更加的完美又有個性化。
圖4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到後來的拜佔庭藝術和中世紀的歐洲藝術中,宗教發展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能以裸體表現的藝術作品最大尺度一般只出現在耶穌以及神使徒上。除了宗教畫,其它的或多或少有違聖經福音。正因為如此,代表正義、力量以及榮耀的男性裸體藝術漸漸被拋棄,而那些女性裸體藝術卻在暗地里生根發展。法國名家勒布倫自己承認過,對大多數訂畫者而言,他們也並不總是抱着純粹的藝術愛好。這些僅僅是為了不違背社會准則,所以像維納斯這樣的女神被畫了一遍又一遍。
圖5 西斯廷教堂壁畫(局部)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像米開朗基羅、多納泰羅這些大藝術家的出現,變着花樣地宣揚人文主義精神。但是舊思想的根深蒂固,還是不能容忍裸體藝術在大庭廣眾之下出現,如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廷教堂繪制的壁畫(圖5),因為包含了大量的裸體人像,被當時很多人抵觸,保祿三世死後,裸體的陰部被加繪上了遮羞布。
圖6 《喝醉的赫拉克勒斯(大力神)》
1600年開始,矯飾主義來臨,把文藝復興送進了墳墓里,但是它影響卻持續了三個世紀。16世紀到17世紀,藝術學院風靡歐洲,學院里流行模仿前人的藝術風格,裸體藝術被很大程度地限制在寓言、神話作品中,比如魯本斯的神話題材繪畫《喝醉的赫拉克勒斯(大力神)》(圖6),卡拉瓦喬的《愛戰勝一切(Amor Vincit Omnia)》,還有貝爾尼尼的《普魯托和普洛塞爾皮娜(Pluto and Proserpina )》,巴塔查·佩爾莫澤爾( Balthasar Permoser)的《阿波羅(Apollo)》。
18世紀到現在,立體主義、表現主義等新形式的出現,古典的藝術形式逐漸被取代,男性裸體藝術比女性裸體藝術明顯少了很多,它們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歷史畫以及雕塑中,如羅丹的《思想者》《吻》,西奧多里柯的《男性裸體》。但是男性裸體藝術仍然是20世紀美術的有力象征。雖然並不佔很大的比例,但也出現了一些有名的創作。
有關男性裸體藝術的趣聞
藝術家想象中的男性裸體藝術是怎麼樣
隨着時間的變化,藝術家對男性裸體藝術的看法也正改變着,特別是文藝復興過後。
圖7 《阿伽門農的使者》
一是理想化的裸體藝術,代表人物:安格爾。他是新古典主義的旗手,他的繪畫吸收了15世紀意大利繪畫、古希臘陶器裝飾繪畫等遺風,畫法工致,重視線條造型,尤其擅長肖像畫。在他筆下,古典理想化的美和嚴謹的構圖結果在一起,創作出一件件精品,《阿伽門農的使者》(圖7)就是他其中的一件作品,他也以此畫在1801年獲羅馬大獎。
二是浪漫化的裸體藝術,代表人物:羅丹。羅丹說過,“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飛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內而外開放的。同樣,在美麗的雕刻中,常潛伏着強烈的內心的顫動。這是古代藝術的密。”羅丹的藝術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義的表露,是內心情感與思想的自然爆發。《思想者》(圖20)這件作品將深刻的精神內涵與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體,體現了羅丹雕塑藝術的基本特征。羅丹的人體雕塑不僅展示人體的剛健之美,而且蘊藏着深刻與永恒的精神。 這是一個強勁而富有內力,成熟而雕像《思想者》又深刻的形象。
圖8 《土耳其浴》
三是女性化的裸體藝術,代表人物:西爾維婭。西爾維婭(Sylvia Sleigh) 是1960-70年代美國女性主義藝術家的重要人物。西爾維婭和當時許多女性主義藝術家一樣,也選擇了向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消費性審美開戰。她借用了傳統繪畫史中人們崇尚的女裸體名畫,但以男人的裸體取代了女人的裸體。在1973年創作的《土耳其浴》(The Turkish Bath) (圖8)中,“模仿”1863年安格爾(Ingres)的《土耳其浴》(The Turkish Bath)的構圖,但是男裸體或站或坐或隨意走動。這種“模仿”不是表面上的,反諷也不是它惟一重要的內容。藝術與女性主義革命“的呈現姿態卻是鮮明獨立的。
圖9 席勒作品《交叉手臂的男子裸像》
四是另類的裸體藝術,代表人物:埃貢·席勒。作為一名表現主義畫家,又受到弗洛伊德、巴爾等人的思想影響,席勒的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且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無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經質的線條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營造出的詭異而激烈的畫面令人震撼,體現出一戰前人們在意識末日降至時對自身的不惑與痛苦的掙紮情感。席勒在自己的裸體自畫像里,毫不掩飾地表現出神經質,癲狂,變態,病態的姿勢和動作,畫面的人物仿佛就是企圖通過釋放性欲追求解放,但這是一場徒勞的努力。
同性戀更善于創作男性裸體藝術?
很多流芳古今的男性裸體藝術作品都是男性創作的,陳丹青曾經在接受雜志采訪時說,”同性戀自古就有,希臘時期不必說了。近代西方藝術家長串名單是同性戀……藝術是心領神會,人各有各的心領神會。當你知道“他”是同性戀,你很可能會被引領着走向感覺的另一層次。同性戀的作品期待無限敏感的心靈。這種敏感,這種不斷不斷地受挫、抑制、機敏、迂回……最好的出口可能是藝術。藝術也是愛,你整個兒交給藝術,藝術不會背叛你。“這或許是說明一些為什麼現在缺少偉大的男性裸體藝術,既要有偉大的創作天賦,又需要”身同感受“ ,才能對這種藝術創作進行敏感的創作。我們來舉個例:米開朗基羅。
圖10 托馬索·卡瓦列里Tommaso Cavalieri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繪畫大师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和達芬奇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杰,但是大师卻終身未娶妻,而其創作的藝術作品往往又與男性裸體有關,如《大衛》《創造亞當》《酒神巴庫斯》《晝》《垂死的奴隸》《聖家族》等。特別是《大衛》可謂是流芳百世。在創作這幅雕塑的時候,米開朗基羅傾注了巨大的激情。他以全裸的形象和蘊含着巨大潛力的肌肉,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對人體美的贊美和對人性的肯定。在藝術處理上,米開朗基羅以解剖學為基礎,對人體結構和全身的肌肉都表現得極為自然,面部表情也極為逼真,體現出外部的恬靜與內心張力的完美結合。有很多人說米開朗基羅是同性戀,他與他的男模們有說不清的感情糾葛。他真正喜歡的男人是羅馬貴族青年托馬索·卡瓦列里(圖10),這也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米開朗基羅把他的同性戀情愛融入創作中,使他的作品《大衛》與《上帝之手》等不僅充滿了令人不可言喻的能量與活力,而且透露出”知者得其味“的同性戀情感。有趣的是,即使在如《埃勒斯雷的女預言师》等作品里,女性也往往以雄健驃悍的形像出現。
與米開朗基羅相似的偉大藝術家還有達·芬奇,卡拉瓦喬,培根等,他們都被疑是同性戀或就是同性戀,他們的男性裸體藝術創作都是那麼的成功,或許正如陳丹青所說,當你知道”他“是同性戀,你很可能會被引領着走向感覺的另一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