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企業家社會不依靠“背景”

2015-08-24
来源:深圳新聞網

  近來安全事故有些多,先是天津,後是山東。這些事故導致了很多的悲劇出現。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每每有各類公共事件或事故發生,各路媒體就會立刻著手調查涉事企業的老底。而相關涉事企業被曝光後,公眾也往往能從這些企業身上找到各種漏洞。諸多違紀違法的行為攤在陽光底下,不斷刺激著公眾的神經。

  媒體的反應多出於職業本能,也跟現實環境有關。有些公司確實有點“神秘”,背後似乎總有某種力量。加上坊間的各種段子添油加醋,讓人們感受到,有“背景”的企業方能做成事——比如環評一路綠燈,各種關節能輕易被打通。

  可以這么說,旁觀者的感受基本符合事實。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下,不借助“關系”和“背景”,企業往往很難做大,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不可否認,有些新興的高科技企業全然從市場中拼殺出來,但不少企業還是在靠“背景”、靠“關系”,讓人深感不安。

  企業發展在一般意義上的依靠“背景”,其結果就是“潛規則”大行其道。中國的政商關系向來糾結,政壇缺少“不粘鍋”文化,“潛規則”很流行。嚴重點的,則是權力設租、企業尋租。近些年裏,官商伴隨犯罪現象非常嚴重,說明了權力設租之害。

  這種危害還有延展性。一方面,許多有“背景”的企業“帶病”經營;另一方面,老老實實做企業的人會很受傷。這樣一個市場,注定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商業的扭曲,最終跟社會的扭曲匹配起來。如此,整個社會將會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有論者曾以“合謀”一詞,來形容官商勾結的共同意願。權力失控導致商業界被動承受權力租金的,也不是個例。不少企業經不起考驗,一出現公共事件,就會暴露出一連串的問題,原因也在於此。當企業完全被置於公眾監督之下,難以進行暗箱操作的時候,類似環評等經不起推敲的問題,也自然就很快被揭示出來。

  這說明,時至今日,微觀企業的生存環境仍存在著許多不足。這種商業環境,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進而影響經濟的宏觀面。有的企業會因此失去發展信心,有的則變得短視與功利,還有的直接選擇同流合汙。不同選擇,有不同的結果,但都於社會發展無益。

  很多人向往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倡導的“企業家社會”。所謂的“企業家社會”,是充滿活力和希望的社會,是社會資源大量流向創業者、創富者、創新者的社會,是能夠為創新力量提供自由和空間的社會。很難想象,當微觀企業的生態環境都不健康時,這樣的“企業家社會”能夠在這塊土壤上培育出來。

  當前,上上下下都在談論“雙創”,這是好事情。關鍵在於,雙創時代是拒絕所謂“背景”的。這兩者,幾乎格格不入。微觀商業環境不佳、社會資源分配不當,一定會影響大眾創業的激情與信心,也會傷害萬眾創新的內在生命力。商業環境決定了創業、創新的深度與廣度。

  一個好的商業環境,首先是要講法治,其次是要有清新的商業文化,二者缺一不可。若權力可以胡來、文化層面缺少反思,商業環境都不可能清明。改革政府積弊、規范政府職能、培育規則意識,皆為迫切之舉。 (作者:汪曉波)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