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0

年內通航事故致18人亡 黑飛成最大安全隱患

2015-09-23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直升飞机坠落前在上空中飞行

  直升飛機墜落在半山腰

  9月21日,又一架通航直升飛機墜落并引發燃燒,機上兩人遇難。通用航空安全問題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根據民航總局發布的《201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通用航空事故為4起、死亡3人。記者結合已有的事故報道梳理發現,相比去年,今年的通航事故呈明顯上升態勢。年初至今,國內已發生11起通航墜機事故,致18人死亡。“如今通航安全事故較多,主要還是人為原因引起的。”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通用航空室主任張兵表示,尤其是未獲民航局報批就擅自飛行的“黑飛”,為通航安全埋下了隱患。

  事實上,“黑飛”事件屢禁不止,已成為通航業內公認的禍患。多位專家表示,目前通航企業增長迅速,改善民航局監管手段亦很有必要,如果只是一年一兩次的檢查,有的企業容易過關,應考慮建立一個長效的安全管理機制。

  今年通航事故明顯增多

  9月21日,湖北同誠通用航空公司的一架直升飛機墜落并引發燃燒,機上有兩人遇難。記者撥打湖北同誠通用航空公司公開電話,前臺工作人員稱,該公司主要人員已經趕赴現場處理此事故。

  就在一周前,重慶一家通航公司在執行航拍時不幸墜毀,機上4人全部遇難。今年以來,國內已發生11起通航墜機事故,致18人死亡、多人受傷。

  相比于運輸航空,通用航空一般都是小飛機、低空飛行。用通俗的話來說,常見的大型運輸航空就是“空中大巴”,而通用航空則是“空中的士”。但較之運輸航空,我國的通航安全狀況不容樂觀。據《201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全行業未發生運輸航空事故,而通用航空發生了4起事故、死亡3人。2013年通航安全事故為13起、死亡6人。

  另一方面,資本進入通航產業的熱情不減。目前通用航空業已經納入國家七大新興戰略產業范疇,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補助政策。在政策刺激下,各地通航產業園、通航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民航專家林智杰表示,隨著國家放松通航管制,建立通用航空公司的準入門檻和購買飛機的審批條件都在放松,客觀上講,飛行器越多、飛行次數越多,發生的飛行事故就可能越多。在通航門檻放低的初始階段,面對較快發展的市場,面對新公司、新飛機、新飛行員較多的局面,通航安全監管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縮小和公共運輸航空業的差距。

  安全監管宜疏不宜堵?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通航事故中,大多是因為“黑飛”造成的。多年來,各地“黑飛現象”屢禁不止,成為通航安全之痛。

  “黑飛情況仍比較多,主要原因還是低空空域未開放,很多時候不讓飛。”張兵坦言,“如果審批很簡便,誰愿意這樣冒險?被抓到了懲罰也是很重的。”

  “通航飛行審批不是難,是非常難。”愛飛行俱樂部董事長、資深機長陳建國亦對記者表示,按照相關審批程序,一次通航飛行往往需要提前一個月報備,兩三個月才能飛一班。飛行審批難,也讓飛行員無法經常練習,導致他們熟練程度不足,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也相對較弱。

  傳統觀念中,通航往往與私人飛機聯系在一起,是“富人的游戲”。但實際上,通航在滅火、除蟲、航拍、石油勘探等作業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時候通航飛機急著要去執行消防任務,卻要7天審批時間,不‘黑飛’怎么辦?”業內人士稱。

  在林智杰看來,對于通航的安全管理,不能是因噎廢食而一禁了之。對“黑飛”的治理,宜疏不宜堵,與其嚴管飛行審批,讓很多合規飛機、有證飛行員因難以申請空域不得不“黑飛”,還不如在簡化空域審批的同時,加強安全監管,讓無證飛行員無證航空器“不敢飛”,讓有證飛行員合規航空器“飛得好”。不過,空域改革的過程并不容易,也并非民航局憑一己之力就可辦到的。

  在空域尚未放開之時,多位專家認為通航安全保障仍有改進空間。

  張兵表示,新成立的通航企業主要精力放在抓市場去了,在安全管理這一塊的投入不是特別到位,建議通航企業加強安全培訓、強化安全意識,同時民航局也應提升對通航安全的監管手段。如果僅靠一年一兩次的檢查,通航企業很容易臨時調整到合格,但不代表平時操作時沒問題,如何建立一個長效的安全管理機制,把安全管理做得更扎實一些,是值得企業和監管方都來思考的問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