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中国书画共推出十个专场,除常设专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及近现代、“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外,还推出“翰墨因缘——宋云彬旧藏书画”、“桃符采蓝——民国楹联撷珍”、“四散仙——真如精舍藏钱瘦铁、丁衍庸、陈子庄、谢之光精品”、“扇苑善缘”、“吉金乐石——清代书法掇英”五个私人珍藏及特色专场。大观之夜中,除近现代及古代珍品,更加设“食金石力——与古为徒吴昌硕”、“晨曦—新中国十七年专题绘画”、“常州王有林藏碑帖”三组主题策划,令人瞩目。
中国近现代书画:六件抗鼎力作领衔六大专场
今秋中国近现代书画部分将推出六大专场,除“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和“中国近现代书画”两个常设专场之外,还包括“宋云彬旧藏书画”、“桃符采蓝——民国楹联撷珍”、“四散仙——真如精舍藏钱瘦铁、丁衍庸、陈子庄、谢之光精品”、“扇苑善缘”四个私人珍藏及特设专场。
【六件抗鼎力作会聚大观之夜】
其中将于“大观之夜”隆重推出的潘天寿、李可染、傅抱石、黄胄、齐白石的六件重要创作每件都堪称“力可抗鼎”,六件质素如此之高的精品力作同时现身,令市场尤为瞩目。
潘天寿 《朝霞》
中国嘉德今年春拍潘天寿《鹰石山花图》成功拍出2.79亿高价,打破画家个人拍卖纪录。今秋得两位重要藏家信任,我们将推出两件潘天寿六十年代的磅礴巨制—《劲松》和《朝霞》。文革前的十年是潘天寿创作的全盛期,在这相对平静的十年中,潘天寿在旧传统和新时代之间找到了可贵的连接点,创作出一批苍古高华、沉雄阔大的国画巨作。《劲松》以一棵苍松撑起整个画面,凸显出潘天寿对画面结构高超的掌控力,也描绘出潘天寿笔下所有的倔强与苍茫。《朝霞》描绘晨曦中立于磐石之上一只桀骜不驯的秃鹫,这正是潘天寿对当时流行的中国画“虚无主义倾向”的有力回应,而这个秃鹫又何尝不正是潘天寿自己,在新时代的朝霞中振翅欲飞。
李可染 《万山红遍》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是画家“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呕心之作,堪称新中国美术史上的里程碑,亦是近现代书画市场上的标志性作品。此番将上拍的这幅《万山红遍》为李可染1964年在西山用清宫旧藏朱砂所作,后一直由荣宝斋收藏,直至2000年释出市场。多年后这件名作再度现身拍场,必将万众瞩目。
此番上拍的傅抱石《郑庄公见母》极为稀见,根据叶宗镐先生在《傅抱石年谱》中的记述,四十年代法国驻华使馆人员、法籍越南人杜安自称原姓段,以《古文观止》中首篇《郑伯克段于鄢》为题向傅抱石求画,傅抱石遂作《郑庄公见母》予之,现存这件未署款的画稿已经由罗时慧女士捐赠南京博物院。长期以来,研究者多认为除却这一画稿,应有成稿存世,然多年苦寻而不得。此件《郑庄公见母》正是这一画稿的成稿,堪为傅抱石“上古衣冠”的典范之作。
黄胄 《听琴图》
黄胄的《听琴图》堪称黄胄八十年代多人物、大场面的重要创作,几乎所有黄胄画集都有收录。画面取材于新疆的花帽巴扎,截取了维族妇女围坐一团,边绣花帽,边听胡琴演奏的热闹场面,体现出画家对人物“情态”精准的把握和拿捏。这件名作是黄胄当年在北戴河修养期所作,此次难得良机让我们终于得以一睹原作的风采。
齐白石的《吉寿永昌》尺幅硕大,气势撼人,为齐白石画赠好友罗隆基。此幅齐白石极为少见地画了九个充盈的桃实,枝干上又画了两个对望的绶带,寓意长寿万年。齐白石与罗隆基交谊深厚,齐白石画赠毛主席的《鹰》就是由罗隆基代为转交的。市场所见罗隆基上款齐白石所作《风竹》、《松鹰》均为大尺幅创作,足见齐白石对罗隆基的重视与尊敬。罗隆基上款齐白石八十年代多辗转流至香港,此幅《吉寿永昌》亦于资深藏家手中宝藏多年,是齐白石晚年极为少见的大尺幅创作。
【大观之夜加设两组主题策划】
此季大观之夜亦特设两组主题策划:“食金石力—与古为徒吴昌硕”和“晨曦—新中国十七年专题绘画”。
吴昌硕曾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又曾作诗曰:“离奇作画偏爱我,谓是篆籀非丹青。”此语即是说老缶作画,常以篆籀、草隶之笔势入画,追求拙朴、活脱、奔放、雄健的笔墨效果,所作极具金石意味,老辣霸悍亦不失古拙朴茂之气。此季大观延续一以贯之的“大家”系列,集合12件吴昌硕书画精品汇成专辑,以“食金石力”为题强调吴昌硕的艺术追求。
“晨曦—新中国十七年专题绘画”是本季特别企划,以1949-1966为特定时间段,汇集了33件囊括傅抱石、石鲁、蒋兆和、朱屺瞻、于非闇在内的活跃艺术家的出新之作,以各类源自生活的写生创作尤为瞩目,以期凸显这段新中国的阳光岁月。
【来源丰富的中国近现代书画】
此季“中国近现代书画”常设专场经过严格遴选,将推出约450件近现代名家的精品佳构,其中包含多个来源可靠的名家旧藏与特别企划的艺术家专题。
张伯驹先生天纵之才,此季我们有幸从其门生杨邵箕先生处征得张伯驹先生墨迹十件,均清雅可人。一件写袁寒云联语的书房对:“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眼中人。”翰墨芬芳,可爱至极。另件《风蕙》迥然出尘,非常少见,裱边俞平伯等多位名家题跋,足见当时文人之间的心心相惜。更加难得的是,这批收藏中还包括两通先生讨论京剧的亲笔文稿:《京剧源流探讨》和《京剧音韵身段》,足见先生在京剧史上的素养。张伯驹很像明末清初的张岱,都是名门,一样的才情与自负,通文史,擅氍毹,精收藏,痴情韵事;同样在政权更迭之下沉浮荣辱,前期风流浮华,后期苍凉凄惶;一个穷到断炊,一个困在牛棚。这批张伯驹先生的遗墨让我们有幸体会先生的才情和抱负。
同样难得的重要私人珍藏来自着名爱国民主人士缪云台家族。缪氏字云台,云南昆明人。1913年留学美国堪萨斯州西南大学、伊利诺大学、明尼苏达大学;1920年回国后任云南个旧锡务公司经理,云南省政府委员兼农矿厅厅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云南经委主任;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7年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缪氏珍藏中以四件齐白石最为瞩目,尤其一件《荔枝鸣蝉》白石自题:“我来六月听蝉鸣”,堪为白石至精之作;而张大千《书画合璧》一字一画,苍茫气象,为大千题赠缪氏的用心之作。
特别企划的艺术家专题包括溥儒、关良、齐白石、张大千、陆俨少等等,如溥儒专题中的《松荫骏马》、关良专题中的早年写生之作《放排图》、齐白石专题中写赠哈慧慈的水墨《葫芦》等等,都是非常难得的名家杰构。
【四大私人珍藏及特色专场】
此季亦包括有“翰墨因缘——宋云彬旧藏书画”、“桃符采蓝——岁寒草堂藏民国楹联撷珍”、“四散仙——真如精舍藏钱瘦铁、丁衍庸、陈子庄、谢之光精品”、“扇苑善缘”四个私人珍藏及特色专场。
翰墨因缘——宋云彬旧藏书画
“翰墨因缘——宋云彬旧藏书画”得自着名的文史学家、编辑家宋云彬先生家属,囊括了宋云彬先生的毕生收藏,其中包括有金冬心、黄宾虹、章炳麟等名家书画五十件,足见宋云彬先生的旨趣与交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拍卖所得宋云彬家属决定将都捐献给中华书局成立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以奖掖后学,推动古籍整理的基础工作。这样的善举确属难能可贵!
桃符采蓝——民国楹联撷珍
“桃符采蓝——民国楹联撷珍”得自沪上重要私人珍藏,主人出身沪上书香世家,雅好书画,保藏名家翰墨甚多。先生此次所释出晚清民国楹联,百家百件,可谓圆圆满满。书画家以其专业在斯,作品流传之多,不足为奇。而此次藏家所出之作,于常见名家之作中,出其精彩力作,令人叹为观止。百件楹联中,以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为最长,缶翁亦正可谓近代书画之开端,至今百有余年,共同见证近代以来诸家翰墨之风采。
四散仙——真如精舍藏钱瘦铁、丁衍庸、陈子庄、谢之光精品
“四散仙——真如精舍藏钱瘦铁、丁衍庸、陈子庄、谢之光精品”得自重要私人珍藏“真如精舍”。“真如精舍”收藏颇丰,此次释出市场四位名家的系列作品,钱瘦铁、丁衍庸、陈子庄、谢之光四位画家都在近代美术史上有自己独特的位置,个人面貌独树一帜,精舍主人着力收寻四位作品多年,已然蔚为大观。此番释出市场,也是让市场系统了解四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的绝好机会。
扇苑善缘
“ 扇苑善缘”已然成为嘉德的品牌成扇专场,此季再次征得近百件成扇精品。其中以溥雪斋和吴湖帆成扇尤其精彩,故分别汇成专辑以飨藏家。同时得自沪上金融家余月亭先生旧藏的十五把成扇,整齐别致。其中齐白石所作《红菊蟋蟀》(1089-1442)秋色斑斓,意趣横生,配以黑漆嵌螺钿如意式大骨,及彩绘骨质小骨,足见当时藏家品味不凡,颇堪玩赏。
中国古代书画:石渠宝笈及碑帖金石引领主题
古代书画部分,本次秋拍共推出350余件拍品,佳作纷呈,以飨广大藏家。在专场设置上,延续春拍的设置,分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中国古代书画”、“吉金乐石——清代书法掇英”,另外私人珍藏专场中,“宋云彬旧藏书画”专场中亦有不少古代精品佳作。
【石渠宝笈及帝王书画现身大观之夜】
“大观之夜”是嘉德每一季拍卖的重点专场,备受众藏家的关注与青睐。本次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部分,共推出精品30件,其中书画18件,另外12件则是首次在大观之夜中呈现的碑帖拓本,系常州王氏一门所藏。
今年秋天文博艺术界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石渠宝笈”。故宫博物院在建院九十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了重量级展览——“石渠宝笈特展”,藏品之精、规格之高,在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上都难得一见。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古代书画的饕餮盛宴,引得万方来朝。可以预见“石渠宝笈热”将持续升温。
董其昌 《疏林茅屋图》
是次大观珍品之夜,我们也推出了两件《石渠宝笈》着录的作品。其一是董其昌的《疏林茅屋》,着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明代晚期,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画家当推董其昌。此图绘冈峦连绵,清江寂然。近处山坡一隅,坡上树木扶疏,摇曳生姿。中部有秀润之山,虽不高大,却有丘壑之美。山脚有小桥临水,向前则是一片空蒙的水面。远处山峦起伏处,草木葱茏,三五茅庐历历掩映于疏林之中,虽无人迹,可想幽人襟怀。此图先用淡墨勾稿,再以渐深的墨色反复勾摹,笔墨秀逸,墨淡而不掩用笔之妙。所画山石凹凸向背分明,劲峭中饶清逸之趣。树干多曲折顿挫,枝叶或纷披,或浓郁、或简淡、尤见笔墨的丰富变化,为董氏精心之作。《疏林茅屋图》卷作为晚明艺坛文宗董其昌的精品,又是皇家典藏《石渠宝笈》所出,其珍贵价值不言而喻。
乾隆皇帝 《御笔分题行书册》
另外一件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分题行书册》,着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卷四以及《御制诗集》三集卷九十八。乾隆书法五体皆擅,行书是其最为得意的书体,字里行间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颇为雅致。
此《行书册》书于乾隆壬辰年(1772年),此时的乾隆皇帝虽然已经步入花甲之年,但在这十幅对题之作中,通篇气息中规中矩,端正秀美,用笔圆润委婉,力透纸背,已形成自家面目,难掩浩浩帝王之气。运笔则沉稳含蓄,气息则从容不迫。分章布白,于平正之中,参以参差之趣;引笔着墨,于圆润之间,时起生拙之态。后来评者谓其圆润秀发,盖仿松雪而饶有承平之象,当是知者之言。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他不但没有早期临摹亦步亦趋之拘束,也没有后来因年老而气血不足之牵制。当是他书法成熟风格的代表之作。帝王书画也一直是市场的热门。
除了乾隆皇帝的《御笔分题行书册》,这次大观之夜还有一件乾隆皇帝的御笔《松菊图》作于静怡轩。静怡轩被视为建福宫的寝宫,是乾隆皇帝为守制所居而建。乾隆皇帝为皇太后守制时未能在此居住,曾有两年的时间在这里避暑,亦不曾作诗,以体验“意静身则怡”的意境。《松菊图》画面简淡幽致,纯以水墨绘就,逸笔草草,神、形、气兼备,文雅而含蓄,可谓得文人画正脉,也与静怡轩“意静身则怡”的主旨想契合。
康熙皇帝《书唐苏颋〈安乐公主山庄应制〉诗》用笔秀逸端庄,神韵超迈,典型地表现了皇家法书的独有风貌。同时也反映其才德学养,风标一世。字里行间溢出深厚的学养及王者之风,结字布政中透出深湛的临池功力,用笔严谨,一丝不苟。整幅作品森严内敛,法束其性,理掩其情。
王翚《仿古山水八帧》系张大千旧藏,是王石谷仿宋元人笔意所作。虽说是仿各家笔意,却已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笔墨变化随心而动,风格苍老劲辣,所谓的临、摹已经重开生面。王翚在王时敏等人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创作生涯近二十年,他广泛学摹了宋元以来各种流派和风格的山水画名迹,为他最终达到“集大成”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石涛《双骥图》也是张大千大风堂的旧藏。常见的石涛绘画题材以山水、花卉为主,动物题材较少见。画马题材的作目前仅见有四件。《双骥图》作于康熙庚申(1680年),是年春,石涛刚从宣城迁至南京。画上抄录了杜甫的《观曹将军画马图引》,以此来表达画家对早逝的父母及已故的王朝的思念,别具深意。张大千生前对此作宝爱有佳,曾先后将之展览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及韩国国立艺术馆等处,并多次出版着录。金农《隶书〈长歌一篇效李太白体奉祝大椿〉》册,作于雍正己酉(1729年),时金农四十二岁,系金农早期作品。此作下笔果敢,一任率意,卧笔横刷而显出横粗竖细之迹,已经显露出金农独有之特征。
傅山《隶书杜甫〈春宿左省〉诗》是其存世较少的大字隶书作品。傅山于书无所不擅,传世行草为多,篆隶偶能一见。此法汉隶,笔意灵变,舒展有草意,故一避汉碑之规整而显得活泼自然。然柔中寓刚,气局依旧阔大。
佚名《圣迹图》册虽无作者款识,据柯汉后跋可知,是图为衡阳太守何廷瑞据明正统御史张式之考订孔子大节,参考他书增添九事,遂成一佚,命画工为之。方与付梓,而何公捐馆矣。后高君等以俸禄助成何公之志。可知此册当为明成化刊《圣迹图》之底本。史载吉王府曾刊刻《圣迹图》,此本即为吉府图书,其中关系,当可洞见。此图历述孔母祷于尼山,至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祠孔,凡孔子生平38件故事。上文述事,下图情景,金碧山水,朱栏白沿,麒麟蟠龙,人物神仙,灿艳夺目,栩栩如生,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历五百余年,色泽鲜艳,一若新绘。
罗牧、宋荦《匡庐烟雨诗画图(并诸家跋)》系罗牧于1693年所作,后有宋荦题诗数首。康熙壬申年(1692年),宋荦由江西巡抚擢江苏,赴任前与南昌广文楚材、诸生涂居璁、钱唐太学吴允嘉、释宿应、超渊、宁都山人罗牧,儿基、筠,族孙鈖九人同游匡庐,作庐山诗六首。诗载《西陂类稿》。詹南屏先生以都督镇洪都,与时宋荦巡抚江西,两人谐以诗格,为忘形交。日后宋公移节姑苏,至别后相思,诗文往来,倡和甚久。1692年,宋中丞游匡庐,怅詹都督不得同往,以庐山诗见寄,先生遂令罗山人饭牛(罗牧)泼墨为庐山图,与宋公诗同装潢为长卷。并延请唐仪制、查吉士题词。历时十余年,诸家(甲戌年王原;乙亥年沈皞日、臧眉锡、姚士藟;丙子年郝士钧;丁丑年孟亮揆、沈三曾、潘宗洛;戊寅年郑昱、朱三锡、王原祁;己卯年叶逢源;辛巳年王晫)皆奉命题词于后。
任熊《福禄寿三星图》作于咸丰癸丑(1853年)。任熊尤擅人物画,人物形象多高古、奇倔、夸张。任熊对衣纹的勾画向来十分精彩,铁画银钩,很见功力。画中人物形象生动夸张,衣纹服饰处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设色以平涂为主,厚重大气,色彩丰富,全画洋溢着先生代表性的笔墨意趣。
【古代大观加设碑帖主题】
金石碑帖,自干嘉以降,成为士大夫收藏之最高境界。民国时期,极为兴盛,善拓价格甚昂,藏家皆以此为重。是次大观之夜亦首次推出碑帖专题,均为常州王氏一门所藏。常州王氏一门以实业起家,经商之余,喜搜集、鉴赏历代金石,藏品颇丰,为当时碑帖界之翘楚。
所谓善拓,指传拓年份较早者,当在明中叶以前;指传拓份数较稀者,当在百份以下;指有先贤跋语、名家递藏者;三者足一即可称之。此次常州王氏一门所藏之碑帖12件,皆可称之为善拓。且传承有序,多为稀见之品。
《汉孔宙碑》
《汉孔宙碑》,陈景陶、俞复旧藏。陈、俞二氏皆以收藏碑帖名于世。此本之最重要者,第二行“训”字左第二横笔首不连石花,非一般明拓所及,与此本相同者,仅三、四本而已,当为此碑传世最旧本。又有民国时期珂罗版影印,为其增重。
《汉史晨前后碑》,为何绍基、李国松旧藏。李氏所藏碑帖,皆为善本,且经李氏之手重新装池,极为考究,多有张运题签,此即其中之一也。其传拓年份,虽非最旧者,然传拓极为精良,用明白绵纸,为明代晚期典型传拓风格。海上王壮弘先生《崇善楼笔记》中着录此本,称之为“余见《史晨前后碑》一时所拓者以此为最”,实当不虚。
《晋王献之书洛神赋碧玉版十三行》,流传下来的多为民国时期拓本,此为翁嵩年未呈内府前所拓,传拓当在清康熙时期。未呈前拓本,第一行“晋”字中横画完好,应有杨大瓢、翁嵩年端石刻跋;此本皆有体现。又经名家递藏,有先贤跋语,传世无多。
《魏张猛龙碑》,为北魏碑刻第一。此本第十行“冬温夏清”四字完好,第十八行“盖”字下连石花,“魏”字上不连石花,浓墨厚重,字口瘦劲,当为清初期拓本。
《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为崇恩、李经畲、孙多巘旧藏,叶志诜审定。此本第一行“魏征”二字未剜,第五行“王”字存半,第二十三行“弗”字未剜作“勿”字,当为宋元时期未经俗手剜刻拓本,与明代初期拓本相较,字画肥粗,尽显率更真面。此本传承有序,传拓年代早且精良,又有名家跋语,洵为难得。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书画】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这次共推出拍品230余件。开场处,精心挑选了数本册页。李世倬的山水较多,而花卉少见。《墨菊册》十开,系其临仿前人之作。李世倬是高其佩外甥,其画除得高氏指授外,亦曾就教于王翚,还与马元驭的儿子马逸交往甚密,故其画兼南北之长,或刚或秀,或疏或密,能在高氏之外,又成一格。以善画享名于清雍、干时代。此册逸笔草草,每一画都很用心,是他很精的作品。
赵之谦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富贵眉寿图》是赵之谦的精品之作。赵之谦笔下花卉,取法青藤、白阳,复见复堂画风影响,融合篆刻及书法于画中,故写来笔墨豪迈恣放,墨彩交融,艳丽却又不失古朴厚重气息,极具金石韵味。
陈洪绶是明以来中国画坛一个重要性代表人物,他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书法,都无不精妙。《书画合璧卷》经徐邦达鉴题,老梅树的枝上几朵梅花绽蕾展瓣。构图简约洗练,具金石韵味,体现了老梅饱经沧桑的古木气息。书法部分结体修长,字势舒展,用笔多内敛,出锋处见精神。查士标,明末遗民画家,安徽休宁人,流寓扬州,入清不仕,以布衣终身。擅山水,入倪(云林)黄(公望)之室,风神散淡,气骨高华。《秋溪孤棹》山石的纹理用淡墨寥寥几笔皴擦,穿插以树木、点苔,韵味幽静、清淡。构图疏朗是查士标山水画的显着特征,高大的远山、广阔的湖面,一士人一船夫,景象十分安逸。
王原祁《平冈曲涧图》曾经多次重要着录,画面虽简而愈显其幽远,虽率略而不失其苍逸。设色法大痴,赭色用花青罩染,淡雅静穆,读之令人意远。华岩、边寿民合作之《春湖泛舟》设色明丽,意境清雅,小巧可爱,曾经林朗庵旧藏。费丹旭《溉庵十二景》系其人物山水精品,笔法精润,设色淡雅。钱杜是清代嘉道间山水画家中之佼佼者,他画取法文征明,在独尊“四王”的晚清画坛可谓异军突起。
《松溪夜泛图》缜密而不塞实,精细而不琐碎,文雅静穆,很耐看。此图密线细皴,因为极注意黑白疏密的对比,故实中见虚,虚中有实。用墨则枯润得宜,故淡不见其薄,渴不见其涩。读之可涤烦襟,洗俗纷。张崟是丹徒派的代表人物,《春江送别图卷》系张崟为镇江大族张灏所作,本卷书画题咏都精,保存亦佳,是可赏可藏的雅物。程嘉燧,明晚期安徽人,长期定居于江苏嘉定,与李流芳、娄坚、唐时升并称“四先生”,擅山水,笔墨枯冷疏瘦,格调极高,是与董其昌齐名的“画中九友”之一。《西涧图》画远山,一人立于数枝秋树之下,情境荒寒,仿佛游子之归心。此作曾为叶恭绰旧藏,多次权威出版着录,实为难得。
【清代书法之吉金乐石】
2015春拍之际,我们推出了“吉金乐石——清中晚期书法掇英”专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次秋拍,我们继续推出了“清代书法掇英”,将整个清朝的书法都纳入到“吉金乐石”中来,共遴选了73件拍品。金农是清代金石家的代表之一,《行书致幔亭先生手札》系其写给诗坛泰斗王渔洋从弟王士骊者,写于花笺之上,甚是可爱。王澍作为康雍时期的着名书家,一生临帖不辍,《楷书临颜真卿〈广平宋文贞公神道碑〉》洋洋数千字,首尾一贯,字正笔劲,功力非凡。蒋蘅跋称“不袭一点面貌而神理自合”,甚是。后有唐建中长题,谓虚舟多次临宋文贞公碑,此本尤得意,一直自藏,“靳不忍予人”。友人戒如未为僧时每为其按摩疗伤,王氏病危时遂以此帖相赠,并称戒如若“果为僧,必先谋衣钵资,其以此书,与尔结香火缘。”其重此书可知,其更重友谊亦可知。丁敬是“浙派篆刻”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然而西泠八家当中,丁敬的作品是传世最少的。目前已知的公私收藏中,丁敬身的书法作品屈指可数。
《行书七言诗》是丁敬送给好友藏书家赵信之作,用笔干湿浓淡,错落有致,深得逆势涩进之理。飞白布局,变化万千。顿挫转折,清健遒劲。偃仰跌宕,豪放自然。收笔沉稳有力,独别于清初董、赵一派,自是其创新变革。洵为难得。吴大澄作为清晚期金石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次秋拍有几件精彩之作。《行书壬辰北上留别诗》作于花笺之上,裱成一卷,卷后有其孙吴湖帆长题,详细考订了《壬辰北上留别》的两个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及是卷流传经过。祖孙二人书法合为一卷,用笔、用纸、用墨俱佳。《楷书〈李仙女庙碑〉》作于1895年,是年,吴大澄任湖南巡抚,夏日遇旱,吴大澄向李仙女求雨而成,长沙因而解除旱情,吴大澄因此而书写了《李仙女庙碑》,以供民人奉祀。苏州振新书画社于1921年分别石印出版了《吴大澄楷书李仙女庙碑》的拓本和墨迹本,而本册《楷书〈李仙女庙碑〉》则是当年出版的底稿。名人题跋的碑帖拓本是近年来市场的宠儿,吴大澄、吴云、吴熙载三人《跋虢季子白盘拓片》当会受到市场的欢迎。虢季子白盘原为吴云平斋所藏,后因故佚去。吴大澄小楷恭录吴云对是盘有详细释文考证近千字,一笔不苟,款署“吴大淳”。据吴熙载、吴云题跋,推测吴大澄题跋时间在1863年左右,时吴大澄不过二十余岁,极为难得。和王澍一样,何绍基一生也是临碑不辍,《张迁碑》等其喜欢的汉碑,临摹次数不下百遍。《隶书临礼器碑》、《临汉碑四种》就是其习书日课的典型例子。
中国当代书画:多元集结
当代书画创作的多元化特征,使得当代书画市场也表现出较为多元的发展倾向。在遴选拍品时,我们不但要满足藏家的多元化需求,更要坚持严苛的精品标准,在严格把控拍品数量的同时,着力于拍品质量的提升,为藏家带来更多经得起推敲的精品之作。
水墨气势
嘈杂的都市生活常常让我们庸碌、焦虑、迷茫,但晚归的人却都有这样的经验——夜空苍茫,树影婆娑,树叶簌簌作响,一个人行走其间,愈加觉得安静与神秘,愈加清晰地感受到个体与宇宙的联系。艺术家徐加存将这种体验通过“五彩”墨色凝结在了画面上,他的《夜晚的树》神秘、疏离,尺幅巨大,为观者打开了一个“容身、想象、拟景、造境”的精神空间,实现了“在自然中遨游,在想象中驰骋、在意境中栖居”的深层向往。同样是与“夜”相关的题材,同样是以水墨为创作工具,孙浩对“夜”的表现却用了大面积的留白。其《夜奔》取材自《水浒传》的“林冲夜奔”,但其“水墨雕塑”的创作方式,却赋予了画面庄严伟岸的英雄气质,全无原着小说中主人公落难而逃的悲戚之情。这一巨制就像一首生命赞歌,悲壮昂扬地宣告:生命不可辜负。
工笔新生
新工笔的创作一直以70后艺术家为主力军,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过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在创作中却更加强调细腻的情绪和个性的表达。姜吉安的《两重性》将工笔画的线条与颇具隐喻性的西方图式完美结合,张见的《置于风景前的肖像之一》亦可见其在色彩及造型上所受的西方古典绘画的影响,高茜的《闺阁》、徐华翎的《而我站在黑暗中》、杨宇的《魔念》、邓先仙的《密云不语》、李戈晔的《沉睡》等都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描绘了心灵的委婉转承。除了这些熟悉的名字之外,李百鸣、程保忠、曾志钦等几位“新人”也颇值得关注。
写生创作
写生能丰富笔墨的表现语言,避免笔墨表现的僵化与程式化。从艺术家们的写生作品里,我们能够感受到最新鲜的风物,最灵动的笔墨,最炽热的感受。徐希终其一生都在行走写生,其笔墨语言融汇中西古今,《大昭寺前》创作于1980年,画面雄浑而细节柔腻,是其“徐家样”的典型之作。李小可近年来多次深入藏地,以雄浑大气的笔墨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藏迹”作品。丁观加先生任职镇江画院院长一职多年,其作品多见烟滩渡水,尤以画水为绝,波光潋滟中尽显人生境界。李翔的《丁合村之二》以色当墨,强化色彩的勾皴点画,色调丰富厚重具有真实感。方向、张捷两位在出身背景及所居环境上可谓截然不同,但在创作上却有心意相通之处,都市田园、人与世界的亲和关系是他们共同的笔墨寄情。熊海自1978年以来一直居住在香港,笔耕不辍发展出极具个人特色的“细笔山水”。崔如琢以指墨及巨幅创作着称,一幅《飞雪伴春》洋洋洒洒,飞雪、山峦、林木,经营布局独到和谐,颇具风采。
写生创作不仅山水画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人物画的创作亦是如此。王子武在写生方面驾驭笔墨的深度上,提出了表现人物画的另一种可能,成为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标志性人物。《齐白石像》创作于1987年,画面简练苍劲,寥寥数笔却足以构形传神,完美诠释“稳、准、狠”。杨之光擅画舞蹈人物,此类题材始于20世纪50年代,画家常一边观看演出一边速写记录,数十年的积累训练蔚为可观,《芭蕾吉赛尔》可谓形神兼备之佳作。南海岩、李爱国也是写生创作的践行者,他们笔下的人物或阳光淳朴,或细腻优美,看他们的画就像在和不同的人谈心对话。
条屏赞歌
条屏是中国画创作中非常特殊且颇受欢迎的传统样式,由屏风逐渐发展而来。条屏的创作非常考验艺术家的功力,要在有限的空间里状物、言志、寄情、写意,讲求的是开合有度、机锋妙合,展示的是形神无界、气韵贯通。每一屏在与整体分割之后都能独成佳作,连缀之后又能形成贯通游动的气象,因此对创作者在取材立意、位置经营、笔法墨韵上都有极高的要求。当代书画家对条屏形式的喜爱与创作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今季卓鹤君、杨明义、王明明、刘曦林等均有此类佳构呈现。“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含意,四条屏也是条屏创作的不二佳选。卓鹤君笔下的四季山水色彩斑斓,杨明义的水乡则四季妖娆,而王明明以人物入画,踏唱四时赞歌,刘曦林以墨笔描绘的“四君子”别有一番韵味。
诗书华章
“以诗为魂,以书为骨”是范曾绘画的显着特色,也是其作品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主要原因。《红衣罗汉》是画家1981年的作品,画赠香港“斗大草堂”主人唐遵之先生。唐氏与大陆书画界交往频密,所藏各大名家作品既多且精。范曾所作美人主题扇面及赵少昂所书诗句,更是印证了画藏之间相互欣赏应和的惺惺之情。《唐人诗意》《易元吉训猴图》《钟馗捉鬼图》是画家掌控自如的题材,古树奇松、钟馗长者、顽猴劣鬼,都描绘的生动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