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默克爾的歐洲領袖地位如何延續

2015-11-04
来源:中國青年報

  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再沒有什么比美國有一位喜歡四面出擊卻無力收拾殘局的總統更大的政治了。失去議會多數席位的奧巴馬第二任期,要么向咄咄逼人的競爭者妥協,要么催促他的盟友盡快離開。從白金漢宮大陣仗歡迎習主席,到默克爾、奧朗德相繼訪華,美國的幾位親密盟友並未表現出跟隨美國的強烈意願,反而接二連三到北京尋求新的友誼。

  今天的歐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清楚,在未來的中美關系中,他們將越來越多地扮演平衡者而不是一方盟友的角色,這是歐洲政治家們正在面臨的對外關系新常態。作為東德出身的物理博士,默克爾並非傳統親華派,她曾激烈批評中國人權狀況,並張開雙臂迎接達賴喇嘛的到來。蘇聯東歐出身的領導人,對共產黨執政的國家都呈現出一種急於撇清的聲色俱厲,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表明自己已經洗心革面。

  但從美國情報部門監聽事件,到沸沸揚揚的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造假事件,默克爾在盟友那裏獲得的體驗並不愉快,她發現一直信賴有加的盟友並沒有珍視德國人所付出的真摯感情。而英國人似乎更樂意為迎接400億英鎊的大單而去精心准備一場奢華宴席。好在默克爾並不會真的妒忌這一宣示性的龐大數字,因為她清楚,作為全球制造業皇冠上的國家,德國與中國的合作額度,絕對不止這個數字。

  如今全球制造業的競爭已接近白熱化:美國在探尋工業互聯網,希望通過顛覆性創新,牢牢掌握全球優勢,對德國和日本企業的任何一點錯誤,絕不輕易放過;印度和東南亞在爭搶中國沿海地區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年輕、低廉而沒有生活底線的低成本工人,替代了已經被“慣壞”的中國第二代農民工,工廠也隨之從東莞遷到越南。

  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絕佳時機,讓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有機會走到一起。中德兩個制造大國合作的重要基礎是,一個大而全,一個小而精;一個想提升產業,一個想尋找市場。這,注定是一個要開花結果的故事。

  與此同時,德國制造正在全球經曆著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機。一場沉寂多時的造假醜聞,忽然浮上台面,成為全球各大媒體的頭條,大眾公司連同德國制造,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挑戰。其實從提出的那一刻,默克爾的“工業4.0”就帶有一點悲壯色彩,它與其說是德國工業界對未來發展的暢想,不如說是被工業互聯網倒逼出的抵抗手段。德國人發現,美國人提倡的工業互聯網時代,並不是他們可以牢牢掌控的未來。

  中國基礎制造業發展紮實、門類齊全,但水平低、高汙染、高能耗;德國的精密制造業和高端制造業,則技術精湛、程序嚴謹——尤其是2013年提出的“工業4.0”概念,使德國制造重申自己在全球的領先地位成為可能。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今天的德國是全球最重要的工業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國,而中國則是最大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國。

  中德兩國工業的巨大互補性,讓所有參與中德工業合作的人都備加珍惜。技術加市場,把德國人的未來,從大西洋拉到了太平洋,默克爾也將開始進入她人生中的“新常態”。只有與中國全面合作,默克爾的歐洲領袖地位才可以延續,德國和中國的經濟奇跡,也才能在雙贏中延續。 (作者:牛華勇 陳昭希)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