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16次不合格,奶企憑啥還能賣奶粉

2015-12-02
来源:京華時報

  有媒體對國家抽檢做了一次大數據分析,統計國家食藥監總局“總局公告”裏披露的今年前11個月不合格食品抽檢信息,結果發現有多達449家企業今年以來被通報2次(含)以上,占比近兩成。而陝西聖唐秦龍乳業有限公司更是創下不合格16次的紀錄,高居“黑榜”榜首。

  這個創下一年16次抽檢不合格紀錄的,是聖唐乳業羊奶粉,緊隨其後的是西安喜洋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次抽檢不合格。另外,南昌市草珊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9次不合格,成都友倫食品有限公司8次不合格。

  這些企業堪稱屢查屢犯,而消費者想問的是,為什么一年抽檢16次不合格的奶粉,還可以堂而皇之地售賣呢?

  16次被查出不合格,不知這家奶粉生產企業是不是根本沒把食藥監部門的抽檢當回事。而這背後,似乎是聖唐乳業並沒有付出太大代價,不合格奶粉與食藥監部門的監管之間,形成了兩套並行的運行體系。食藥監部門按部就班地抽檢,抽檢不合格的拿出來通告一下,而被查出不合格的食品生產企業繼續埋頭生產。

  中國食品安全形勢日趨緊張,各類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而無論哪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都是由小積大,最終在某個臨界點爆發。尤其是在乳業,當初三聚氰胺事件帶給職能部門和公眾的最深刻教訓就在於,哪怕多次獲得國家名牌產品稱號的乳企,也會因為利益而卷入不合格乳品的黑色生產及銷售鏈中。如今,一家乳企一年16次抽檢不合格,監管者還有什么理由輕縱呢?

  早有專家指出,過往我國某些法律及執法理念中,對於企業的包容尺度過於寬泛,而為消費者提供的權益保障偏於薄弱,導致本就處於不對等博弈的消費者,無論是事先預防還是事後維權都難上加難。

  需要提醒職能部門的是,號稱史上最嚴的食品藥品安全新規今年出台,在相關條款上進行了大幅修改和完善,提升了對違法食品藥品生產企業的懲戒力度。然而一年過去,“最嚴”法律並沒有換來對等的食品安全監管零容忍,類似於一年16次抽檢不合格的奶粉每存在一天,就是對食品藥品安全新規的嘲弄和挑戰,也是對消費者當初期許的一次次背棄乃至傷害。

  有專家建議,借鑒國外的黃牌警告舉措。其實,無論監管手段如何改良,最為重要的還是監管者本身。根據現有法律法規,讓一年16次抽檢不合格的奶粉企業,接受其應得的法律問責,甚至被驅逐出市場,這才是該有的監管立場,也才不會讓乳業重蹈三聚氰胺事件的覆轍。(作者:畢舸)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